本报5月28日讯(通讯员 张静)近年来,市大数据局以推进数据要素协同优化、复用增效、融合创新作用发挥为重点,强化场景需求牵引,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通过数据管理、运营试点、价值挖掘逐步建立“泰安模式”,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数据归集治理,提升公共数据开放数量和质量。市大数据局加强公共数据治理,建立数据资源“一本账”和“目录、数据、系统”关联关系,规范完善数据资源目录,分期分批组织数据资源目录梳理挂载工作,按照“规范一条、审核一条、发布一条”的原则,规范梳理形成全市一套目录;推动数据汇聚治理,整合建立纵向贯通区县各级、横向连通各部门单位的高效公共数据汇聚通道,完善公共数据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截至目前,共梳理59家单位的287个系统,归集数据61亿条;拓展数据开发应用场景,围绕交通出行、健康医疗、社会保险、文化旅游、企业征信、普惠金融等领域,每年打造一批大数据创新应用典型场景,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共形成340余个大数据创新应用场景及60余个解决方案。
开展授权运营试点,提升公共数据利用水平和效率。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公共数据社会化、市场化利用方式,是公共数据开放利用的全新举措。2023年12月25日,我市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数据要素资产化的实施意见(试行)》,聚力推进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RAC路径),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促进我市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市通过试点先行的方式,由泰山新基建公司开展市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工作,依法依规进行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市大数据局协同市财政局对试点运营的“金融大脑”等公共数据运营项目开展合规性审查、质量评价、入表、审计等工作,对“泰山易停”企业数据资源建立资产目录,进行归类清洗、质量评价等,为数据融资奠定坚实基础。
融合场景应用,引导公共数据开放利民惠企。市大数据局紧紧围绕公共数据“取之于公”首先要“用之于公”,不断维护公共数据的公益属性和公共利益。目前,面向社会需求,市大数据局打造了两个公共数据运营场景,建设泰安市“金融大脑”平台,在保护数据和隐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要求,通过隐私计算,以模型、核验等形式,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实现数据价值的释放;搭建“政保通”大数据服务平台,面向商业保险机构依法依规提供数据共享核验服务,实现保险理赔“零跑腿”“零材料”“速结算”。去年,泰山新基建公司通过公共数据先期试点场景形成的国有企业数据资产实现银行授信放贷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