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28日讯(通讯员 张英栋)近年来,宁阳县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实践成效显著,青年把美好青春留给美丽宁阳,宁阳也因青年的努力奋斗而更具青春活力,实现了青年与城市的互融共促、良性互动。宁阳县将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与社区发展有机结合,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体拓展青年活动阵地,也让社区成为青年的“后盾”。
“自习室环境安静舒适,我基本上每天都来,有时候家里老人要看电视,小朋友又要写作业,这里跟家里比起来更安静一些,学习的效率也更高一些,能让我沉下心来安心备考。”家住宁阳的一位大学生说。
自习室面积约60平方米,设有23个自习桌位,学习区相对独立,营造了免受外界打扰的静谧空间;交流区桌椅摆放集中,方便大家讨论交流;自习室提供WiFi、护眼灯、打印机、饮用水、空调、图书报刊等,方便居民使用,并配备空调与暖气,24小时面向辖区居民免费开放。
目前,文庙街道在辖区内打造了5家党群服务中心自习室,配备108个自习桌位,提供免费打印服务,5G超快网速满足看网课需求。寒假期间,共服务青年学子98人。文庙街道精准定位青年群体阅读、学习、备考、自我提升等需求,整合辖区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青年之家等资源,配备桌椅、台灯等设施,打造公益性质的“青年自习室”,助力青年成长奋斗。
“我们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变成‘青年自习室’,不仅提高了社区功能室的利用率,也给社区青年学习备考提供了方便。街道团委将根据各社区地理优势和资源,用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各具特色的‘青年之家’。”文庙街道分工团委负责人说。
在八仙桥街道八仙社区,“暖心课堂”正火热进行中,绘画、彩泥、乐高、户外拓展等课程丰富了社区儿童的课余生活,也成了青年居民和返乡大学生的“实践课堂”,为青年提供社会实践的生动一课。依托“青春社区、伙伴计划”示范项目,充分发挥青年作用,策划优质品牌活动,常态化开展“成长N次方”公益课堂、志愿服务等活动,力争为青年的发展提供更大可能和更多机遇。
除了为青年群体提供学习阵地、实践基地,宁阳县还链接起“枣树下、汶河边、星星山、月亮湾”等文旅矩阵、“特色商街、绿地公园、口袋广场、新兴业态”等活动平台、“人民文艺汇、攻济打援指挥部旧址、非遗工坊”等文化阵地,串珠成链赋能青年发展。自去年以来,宁阳县强力拆除城区围挡,53处闲置地块得到有效利用,建成8处体育锻炼场所,实现城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成为广大青年运动健身的好去处。
“现在,群众渐渐过上了好日子,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身体健康了,运动健身就是个好办法。县里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运动场地,设备完善又兼顾安全保护,非常适合我们辖区居民,刚开始建的时候,居民都迫不及待地询问什么时候能开放,现在开放了,青年是最大的受众群体,社区也组织开展了篮球联赛,群众对球场评价都很好,这是为全民健康服务的、能丰富活跃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好举措。”宁阳县东关、锦绣城社区负责人说。
找准青年人共同的兴趣点,宁阳县各社区整合利用各类团属组织资源,通过“搭台子”的形式,让青年在“家门口”就能参加各类活动。同时,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防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希望小屋”儿童关爱服务等活动,引领青年在社区服务、社会治理中贡献力量。
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宁阳县将聚焦城市社区建设发展规律和青年聚集发展要求,既深耕基层治理“试验田”,打造共青团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主场景、新空间,又要让青年做“主角”,激发青年参与社区服务和基层治理的积极性,通过“社区青春行动”激活基层动能,实现双向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