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精神病医院 李媛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部决定自2024年起,将5月确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
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如何帮助大学生直面心理健康问题,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大学生常见的
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环境适应问题。这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包括饮食习惯、气候、语言、生活习惯等。
学习问题。学习问题多表现为学习目的、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
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及由此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求职与择业问题。这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求职需要什么样的技巧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给大学生带来困惑和忧虑。
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应对方式有哪些?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大学生可与家人、老师、同学建立良好关系,多交一些朋友,以寻求帮助和支持,有助于减轻孤独和无助感。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持续存在或影响到日常生活,应尽快咨询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大学生可通过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如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参与有趣和有意义的活动、培养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等,以改善心理状态。
学会放松和应对压力。大学生可学习一些放松和应对压力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以缓解紧张情绪和压力。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减轻孤独感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调整生活方式。大学生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和娱乐方式,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接受自己的情绪。学会接受自己的情绪,并寻求适当的表达方式,如与他人倾诉、写日记等,有助于大学生缓解情绪压力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