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泰安日报 4下一版
习近平将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研讨
2024年山东科技活动周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山东)主场活动在泰启动
警医联动 共筑安全屏障
一泓清泉入村来 百年古槐寄乡愁
李兰祥赴北京开展招商活动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5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泓清泉入村来 百年古槐寄乡愁

■植于明永乐元年的古槐。记者 隋翔 摄
 

□记者 杨文洁 刘小东

汤汤汶水滋养沃野千里,一泓清泉孕育一方百年传承。夏日里,暖风吹拂,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青黄色的麦浪。阳光透过绿叶,洒在温热的地面上,为宁阳县蒋集镇张家龙泉村这座有着600余年历史的小村庄赋予了更加明媚的色彩。

在蒋集镇,有7个以龙泉为名的村子,这些村名均与龙鱼泉有关,张家龙泉村就是其中之一。张家龙泉村包含顾龙、张龙、曹龙、韩龙4个自然村,全村人口523户1580人,耕地面积约110.5公顷。据《史志》记载,张姓为当地大户,明永乐元年(1403年)由山西洪洞迁居此地。

“扎下根千尺,可擎肆月天。展枝接汶水,倾冠佑龙泉。任是风霜厉,不随冬夏迁。但得景好处,何虞不丰年。”在村民张民家中,有一株植于明永乐元年的古槐,树高28米、直径1.6米、树围3.8米,深绿色的叶子密密匝匝地簇拥着华盖般的树冠,皲裂中空的树干见证着张家龙泉村建村以来的风风雨雨,也承载了张氏族人的乡愁。据介绍,这处村居院落如今已经变成“古槐人家”,院内设有非遗工作室、特色农旅、民俗展馆、议事堂4个展厅,展示着当地的历史、民俗文化及特色产品。

因为有泉滋润,这里水草丰茂,物产丰富。一句流传至今的“自古文明膏腴地,齐鲁必争汶阳田”就说明了这一点。明朝时期,官至内阁首辅的许彬曾以一首《汶阳春耕》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农耕景象。在他笔下,汶阳的春天是一幅繁忙而和谐的画卷:“水边宿润云千顷,陇上新晴雨一犁。嘉种播来禾满野,陂田菑处稻成畦。”

在清代《宁阳县志》中,龙鱼泉被列为宁阳县北境四泉之首,流淌10余里。据此推测,当年的龙鱼泉并不是山间的涓涓细流,而是诸多泉眼喷涌,丰水期势如趵突,水溢成河。今年59岁的村民顾彬至今仍对儿时村里充沛的泉水记忆犹新。“我们村南邻龙鱼泉,小时候都喜欢结伴在泉河那边玩耍、抓鱼,口渴了就在附近挖个泥坑,坑里很快就会冒出清清的泉水,又甜又清凉。”顾彬说。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滋养孕育一方文脉。张家龙泉村在龙鱼泉的滋养下名人辈出,代有楷模。正式建村前,张家龙泉村所在地就吸引了众多名人前来隐居。宋朝时期的冯绍在龙鱼泉旁隐居修行,后开馆收徒。明清时期,村里先后出现韩氏三杰——韩芝芳、韩池、韩从朴。其中,韩芝芳为人果敢刚毅又兼具文韬武略,他打造了一支军队,与堽城的朱克佩互为声援,平定了彩山马亮、秦景的叛乱;韩池是韩芝芳的孙辈,为人乐善好施,见人们过往汶河不便,

下转02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