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19日讯(记者 徐文莉)今天,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今年一季度,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447件,同比增长89.41%;PCT国际专利申请2件。截至3月底,全市发明专利拥有量5478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0.14件,同比分别增长34.86%、35.71%,增幅均居全省第2位。泰安连续两年在全省知识产权保护检查评议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我市大力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泰安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2023—2035年)》,市政府1号文印发《关于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创新主体提高专利申请质量。实施专利导航工程,我市出台《知识产权赋能产业链行动方案》,支持专利导航项目29项,建设专利专题信息数据库,推动知识产权和高价值专利培育,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9名专利审查员入驻我市重点企业,提高专利申请效率。
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我市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推动知识产权转化为金融资本。2023年,全市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34项,同比增长36.05%;质押金额23.71亿元,同比增长78.4%。推动知识产权转化为品牌形象。2023年,“瑞福锂业及图”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泰山玉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均为当年全省唯一新增;新增国家地理标志商标1件,为当年全省3件之一;3个项目荣获中国专利奖。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我市完善上下联动处置机制,对被请求人申请宣告涉案专利权无效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案件,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审理,快速有效公正裁决。我市出台《泰安市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程序规范》,在基层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站,设立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仲裁调解中心受理点,实现市、县、所三级联动。全国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在泰安举行,推广泰安经验。“构建一体化专利纠纷行政裁决体系,助力知识产权保护提质增效”入选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暨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
完善跨部门协作机制。我市加强市市场监管局与宣传、法院、检察院、公安、文旅等部门的信息联通、执法联动、案件联商,构建“人民调解+司法确认”“行政调解+司法确认”等一站式办理机制。2023年,我市成功调解知识产权案件120件,办理知识产权案件166件,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上介绍了保护老字号商标权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