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16日讯(记者 苏婷)近年来,市财政局在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持续优化管理、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制度建设由“夯基垒台”向“积厚成势”转变。
为更好地推进全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我市将管理办法实施层级从之前的市级修订为全市,让基层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市、县统一工作标准推动绩效管理工作质效进一步提升,形成全市“一盘棋”。
随着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我市逐渐将制度修订的重点移向细化工作要求,让制度内容更加务实管用。同时,随着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等改革事项的不断推进,我市及时将改革成果深度融入制度体系,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的导向逐步凸显。
市财政局不断完善“1+2+6+N”制度框架,持续构建泰安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四梁八柱”;健全预算绩效标准体系,牵头组织有关市直部门修订分行业分领域核心指标等,调整补充泰安市预算绩效指标库,将绩效指标设置由“填空题”变为“选择题”,有效提升了部门单位绩效目标编审效能;优化预算绩效管理流程,总结提炼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和信息公开等全过程绩效管理工作要点,研究制定《泰安市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内部工作规程》《泰安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程》《泰安市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程》,提高制度体系实操性。同时,市财政局拓展预算绩效保障路径,会同市审计局印发《财政审计协同联动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凝聚部门合力推动绩效管理工作;研究印发《泰安市预算绩效管理委托第三方机构管理办法》,引导和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管理,持续探索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的“泰安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