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最大程度实现颗粒归仓,组织开展小麦玉米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20余次,通过实施机收减损技术,小麦、玉米机收损失率分别降低至0.8%和1.85%。加快信息化和机械化融合,打造智能农机应用场景,推动农业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无人驾驶、农业机器人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大力培育作业服务主体,累计开展粮油单产提升专题培训会30余次,培训人员9400余人次,提升农机手机械作业水平,建成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87支,机械化生产和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
●87支应急作业队伍护航“三夏”生产
液压翻转犁、气吸式精播机、轮式谷物收获机、履带拖拉机……在岱岳区马庄镇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三夏”生产中常用的各式农机装备依次摆放。“我们提前检修好夏收夏种农机装备,确保我们这里3266公顷的小麦颗粒归仓。”合作社理事长薛丽娜说。
俗语说“春争日,夏争时”,夏收夏种夏管,宜早不宜迟。当前距夏粮大面积收获只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农业战线拉满弓、绷紧弦,全力以赴备战“三夏”生产。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装备研讨交流会组织了现场观摩,旨在让与会人员直击“三夏”备战场景,高质量推进“三夏”小麦生产。
我市把机械化抢收抢种保丰收作为当前农机工作的头等任务来抓,全力做好“三夏”农机生产准备工作。今年“三夏”期间,我市适合联合收割机作业的小麦面积预计283万亩左右,适合机播的玉米播种面积预计270万亩左右,我市预计投入各类农业机械8万余台(套)。
为保障农机跨区作业顺利进行,我市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免费发放跨区作业证410张,并做好跨区作业证发放记录,与市交通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石油石化部门及时进行沟通对接,确保跨区作业机械通行顺畅、用油充足。我市着重做好机具检修、人员培训工作,确保“三夏”生产所需的农机具都能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生产,目前,各县(市、区)开展培训班40余期次,培训机手、修理工1.2万余人次,累计检修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玉米播种机2.86万余台。同时,我市开展机收减损和玉米机播质量提升工作,提高农机作业质量。
我市科学分析研判灾害天气对小麦机收的影响,制定农机作业应急预案,组建87支应急作业队伍,配备630名应急作业人员、3000余台(套)应急作业机械,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见成效,护航“三夏”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