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山东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宣讲走进宁阳县
打造“泰”爱才、“科”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品牌
市委党校第35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展“三同”党性作风实践活动
全力建设“人水和谐”美丽河湖
科学补碘 守护健康
今年我市计划投入市级福彩公益金4500余万元
艺术+,一道完美的文旅加法运算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5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积极践行“三水统筹”治水理念
全力建设“人水和谐”美丽河湖

 

本报5月15日讯(记者 李皓若)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今天,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市将分批建成“水丰河畅、水质优良、生物多样、人水和谐、水兴惠民”的美丽河湖,到2035年基本建成“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治水理念,全力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河湖。其中,东平湖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海子河入选省生态环境厅第一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我市开展东平湖综合整治,严格做好水资源管理,在“有河有水”上实现突破,借助国家战略构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大汶河双重生态补水途径,实现补水、净水、水系连通协调发展,同时,构建“活水保质”体系,严格做好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戴村坝监测断面生态流量达标率为100%,有效保障了东平湖生态水位;推进水生态修复,在“有鱼有草”上实现突破,瞄准“环东平湖、沿大汶河”等重点区域,投资32.29亿元,协同推进沿湖生态防护林、“三边”生态廊道工程,建设生态防护林156万平方米,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修复湿地面积63万平方米,筑牢东平湖生态保护屏障,并打造东平湖“生物+”生态系统,开展“以鱼控草、以鱼抑藻、以鱼养水”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投放长春鳊、鲂鱼等滤食性、植食性鱼苗2.7亿尾,水草生物量年削减4.7万吨,恢复鱼草生态平衡,有效构筑生态净水体系;强化水环境治理,在“人水和谐”上实现突破,构建“控源截污”体系,加快推进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2023年完成市政污水管网排查937.6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网168.34公里,6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出水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同时,常态化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3577个入河排污口完成溯源整治,整县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累计完成3339个行政村治理任务,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为强化海子河流域治理,我市铁腕“治水”,实施流域内雨污分流改造,新建污水管网3.6公里,改造管网28.1公里,彻底解决污水溢流直排问题,投资10.95亿元建设综合管廊工程,实现污水“一企一管”封闭运行,投资2.88亿元新建工业污水处理厂,实行分质处理,并制定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对18起举报发放奖励资金22.44万元;坚持高效“净水”,整治海子河岸线6公里,建设修复湿地326.85亩,河道清淤8.3万立方米,种植植物300余亩,提升海子河自净能力;加强循环“节水”,建设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再生水厂,对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再处理,日产中水量1.78万吨;开展智慧“管水”,投资1200万元在企业污水、雨水排放口安装视频监控和流量传感器,实现实时联网、实时监测,投入310万元建成“水质指纹”管控系统,构建“点、线、面”全覆盖的环境风险溯源体系。

我市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实施流域生态补偿,协调济南、济宁、聊城、临沂4个市对17个重点河流断面签订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形成责任清晰、合作共建的流域保护和长效治理机制,并组织6个县(市、区)、功能区与东平县签订东平湖地表水生态补偿协议,将总氮纳入补偿指标,用经济杠杆撬动治污红利;严格落实巡河巡查,坚持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建立碧水积分护水平台,实行河湖违法有奖举报制度,每月对县、乡、村河湖长巡河情况进行分级通报,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建立监测通报机制,开展重点河流断面、入河排污口例行监测,定期印发水质通报,对断面水质不达标的,采取预警、约谈、限批等措施,进一步压实属地水环境治理责任,持续推进水质改善。

接下来,市生态环境局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深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河湖岸线和缓冲带保护修复,提升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效能,有序推进美丽河湖保护和建设工作。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