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6日讯(通讯员 曹彬 张子藤)为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市生态环境局泰山分局坚持“点线面”结合,全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大气污染问题。截至目前,泰山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同比均有改善,改善排名为全市第一,环境空气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抓好工业源设施改造,盯紧治气关键切入“点”。盯紧臭氧污染关键点,推进污染减排再升级。泰山分局对企业开展原辅材料替代,对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开展二级活性炭更换升级,推进企业喷漆外协生产,完成涉VOCs排放企业错峰生产、成品油经营单位错峰卸油。盯紧企业生产薄弱点,推进问题整改再提效。泰山分局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环保设施安全巡检、走航反馈问题核查、信访件现场核查等方式对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开展现场检查,指导帮扶企业,协调解决大气污染防治问题。盯紧业务能力需求点,推进规范管理再提升。泰山分局组织大型业务培训会,邀请省、市专家围绕原辅材料替代、废气治理及危废管理、绩效评级、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等工作进行现场讲解。
抓好移动源联防联控,守牢治气全域联动“线”。做好部门联动,发挥合力效能。泰山分局联合多个部门对辖区内在建工地、拆除工地、机动车集中停放地、加油站、高速路口进行联合协同执法,对工地扬尘、移动源废气排放、重型柴油货车OBD管理等进行全面监测监管。做好站点联动,发挥属地优势。泰山分局将财源街道空气站点“四位一体”实体化运作模式进行推广,建立站点管理办公室,发挥属地治理优势,做到污染源头及时发现、污染行为及时制止、污染因素及时消除。同时,在各街道(镇)累计加密布设多参数微观监测站点,对异常站点数据建立巡查报警制度。做好镇乡联动,发挥基层力量。联合各街道(镇)、园区对区管新增裸露土地、主次干道、老旧小区等扬尘污染严重区域加大道路保洁力度,进一步增加洒水频次,减少道路扬尘。对车流量、人流量大的北上高大街、温泉路南段、环山路东段等重点路段落实深度保洁,在重污染天气实施高频次洒水降尘、湿扫抑尘,有效解决渣土车遗撒、道路扬尘等污染问题。
抓好生活源清洁升级,夯实治气惠民基本“面”。泰山分局加速推进天然气改造工程,成立城中村天然气改造专班,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成功申请省级生态补偿资金,为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未开通天然气的居民户均降低开通成本,泰山区城区清洁取暖水平显著提升。做好餐饮油烟联合执法,泰山分局与多部门成立联合巡察组,对泰前、财源、岱庙、徐家楼4个城区街道沿街商铺进行全面排查,加大对未安装、未正常使用油烟净化设备及超标排放油烟餐饮单位的处罚力度,抽检餐饮商户,发放油烟治理宣传册,有效改善城区居民生活环境。做好农村秸秆禁烧监管,泰山分局利用“智慧天眼”高空监控系统对全区1.38万亩农田24小时监控,新建“智慧天眼”2.0系统,对新划入3个乡镇、138个村、9.25万亩农田实施全天候监控,充分利用无人机机动性好、时效性强、巡查范围广的特点,开展秸秆禁烧空中巡查,真正做到巡查区域全覆盖、无死角,形成“天上无人机、地上巡查队”的全天候、立体式巡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