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最火“五一”假期 泰山交出精彩答卷
首届济南都市圈物流节 暨产业协同对接会举行
我市6名青年 入选山东省级乡村好青年名单
大汶河砖舍拦河闸工程 计划6月底验收投运
“掏家底”式宠粉让乐迷直呼“感动”
激发锻炼热情 点亮幸福生活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4年5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标题

 

(上接01版)为让群众融入新环境、过上新生活,旧县乡成立时代新城社区党总支,推进管理、服务双线融合。管理线建立“党总支+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红色楼长+党员中心户”的五级组织架构,变“自扫门前雪”为“社区一家亲”;服务线建立“党总支+物业公司+志愿者服务站”的三级架构,成立时代新城国有物业公司,搭建“红色物业”共联共建平台,方便群众“找书记”“找物业”“找志愿者”,全面增强群众幸福感和归属感。

此外,旧县乡整合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改扩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动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提档升级,加大文化活动开展力度;搭建“五彩旧县”志愿服务平台,深入田间地头宣讲安全生产、消防交通等法律知识;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以德治教化促进乡域善治。

乡小本领大,人少力量大。如今的旧县乡,人心思齐、人心思上、人心思进,斗志昂扬,赋能“山水画卷”、打造“魅力旧县”成为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和自觉追求。

拓荒山、建园区

书写“富民强村”新答卷

位于东平县西北隅,碧波荡漾的东平湖边,旧县乡有山有水,业态丰富。但过去,受限于荒山多、可利用水域面积少,如何发挥优势,在“富民强村”上蹚出新路子,成为旧县乡的一大发展难题。

为了写好“富民强村”答卷,旧县乡聚焦林果产业扩规提质,发挥比较优势,拓荒山、带群众、强规模,吉城、王古店、尹村三大林果片区面积已突破5000亩,盛果期亩均效益达5万元,12个村、167户群众参与种植,全面激活了林果产业致富动力。

来到位于大吉城三村的维纳斯黄金苹果园,山脚处果树下堆满了有机肥,远处山坡上的挖掘机正在平整土地,几名工人正在栽植新果树。“这里以前是荒地,草有一人多高。”今年74岁的李东友是大吉城三村土生土长的村民,在他的印象里,因为是荒山地,路难走,也没有水电,开荒种地收成全靠老天。“后来,村里发展林果业,多次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村支书用半年多的时间说服了大家开垦荒山,政府也出资支持修建道路、通水电。自从荒山变果园,我们村出去打工的少了,邻村来我们这里承包果园或者打工的多了,大家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李东友说。

荒山变成了“百果山”,旧县乡也充分做足“水”文章,发展起生态渔业,盘活改造原石碣村景区600亩废弃坑塘,建设东平湖原生鱼种保育基地;盘活大吉城二村废弃养虾厂,建起工厂化养殖项目。

养殖鱼种:加州鲈鱼;目前规格:2—3两;养殖时间:2023年10月;预售时间:2024年4月初……走进旧县乡高密度现代渔业养殖产业园,大棚里46个“巨型水桶”整齐摆放,桶内成群的鱼儿争相觅食,水花四溅。这就是旧县乡聚焦生态渔业增产增效,运用“有解思维”打破发展瓶颈的生动实践。

“桶直径6米、高1.5米,每个桶投放了4000尾左右的加州鲈鱼,还安装了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及配套循环水处理设备,可以在数字平台全程把控水温、饲料及养殖水体水质,进一步降低病害风险,提升成鱼品质,提高养殖产量。”志远渔业技术员顾秀国介绍,大棚内桶里养鱼的好处是可调控水温,管护更方便,一年可以养殖两季鲈鱼,销售额可达1000余万元。

此外,旧县乡高薪聘请外地专家,引导志远渔业向更高效益的鱼苗繁育领域转型:每桶投放1万尾幼鱼,45天长至2两进行销售,1年可养殖8批,按照2.5元/尾的价格出售,刨除每桶1.4万元的成本,净利润1.1万元。今年,旧县乡还将采用“筑巢引凤”模式,高标准建设高效生态渔业产业园,吸引4家养殖企业入驻园区,坚定不移走好“专精特优”的渔业发展路子。

在发展传统特色产业的同时,旧县乡聚焦新型工业延链集群,坚持狠抓招商、大干项目,科瑞食品3条生产线全面开工,成奥机械建成落地,宏通物流高效运营,昇鑫服装增资扩产,打出了一套就业增收“组合拳”;聚焦文旅产业融入大局,上项目、塑精品,盘活500套闲置民房,建设主题特色民宿及配套旅游设施,“浅水湾”“爱情港湾”接续出圈,浮粮店“崖居部落”获评省四星级旅游民宿。

环境优、生态美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常态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车子不用洗、门窗不能开”,这是过去旧县乡的真实写照。而如今,旧县乡通过矿山生态修复和人居生态环境整治,实现了环境优、生态美。

春日里的狼窝山矿区,草木萌发,生机盎然。昔日高低不平的废弃矿山早已被茂密的植被覆盖,乱石深坑变成了一潭碧水,展现出无尽的生态魅力。旧县乡山地多,矿产资源丰富,但多年开采对区域内地形地貌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其中,狼窝山由于挖损严重,岩石裸露、植被缺失,存在严重的视觉污染及土地资源浪费。为修复破损山体,旧县乡因地制宜,进行相应的削坡减载、危岩清理,消除安全隐患,再回填续坡为植被提供生存条件,同时,砌筑挡土墙和排水沟防止水土流失,采用侧柏、黄金槐、石榴、红枫等景观树木进行绿化,修复面积6773.4亩,实现了狼窝山由灰色到绿色的蝶变。

矿山多,也为旧县乡带来了扬尘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前,拉石子的大车多,我们出门一会儿头发就变白了,衣服洗了也不能晾在室外,夏天再热也不敢开窗户,开车出了旧县,别人看车上的灰尘就知道我们是从哪儿来的。”今年41岁的旧县一村村民杨西华调侃地说,四五年前,他们没事“窝家里”是常态。

近年来,随着滩区搬迁和环境整治,旧县乡实施了全域环境提升工程,把路域环境、村庄绿化、扬尘治理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打造省道沿线虎皮墙、环湖中国结路灯、山顶风车亮化、“遇见旧县”主题公园、石子运输道路等多项精品工程,让“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生活常态。

“这几年旧县乡变化太大了,村子旧址处也已经复垦,有时候我会回去看看,绿油油的麦苗很是喜人。现在,我们住在新建的社区里,夜晚楼下都是散步的人,大家一边溜达一边聊天,聊以前和现在,顺便畅想一下未来。”杨西华说。

环境整治提升后的后续管护工作也尤为重要。为持续巩固提升整治成效,旧县乡探索建立小城镇建设及全域环境精细化管护机制,建立“3+N”支绿化管护队伍,绿化办、乡建办、社区物业3支总队管理30支村级公益岗支队,配备湿式洗扫车、便携式高压喷枪等专业化设备,划段分片、各司其职,有针对性地解决绿化管护不到位、垃圾清理存在盲区等突出问题,扎实做好绿化、道路养护等各项工作。

“我们园林绿化办有36个人,分4个片区对所有草坪树木进行定期养护剪枝和垃圾清运。像是冬天,我们主要修枝刷树防虫害,春季则要对绿化作物进行统一补植。”园林绿化工作组负责人巩义达介绍,为方便开展工作,提升绿化品质,他们还统筹利用3个大棚自主培育花卉苗木,共栽植2.7万株月季、2.4万株石楠和17.5万株冬青,一年租赁、照护等成本仅4万元,可节约资金40万元。

旧县乡的村落几乎都是依山而建,这样的布局往往没有整体规划,全域人居环境却清洁秀美、舒适怡然,这离不开旧县乡的“拆、清、建、管、绿”一盘棋思维。旧县乡党委书记彭杰表示,将进一步突出“品质提升、精致赋能”,继续完善各类基础设施,优化环境,高标准打造“山水城镇、颐养小镇”,推动城镇品质蝶变跃升,赋能群众品质生活。

 
3上一篇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