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园区企业实现共生耦合、协同发展。
“我们生产的氢气、甲醇、氧气、苯等可以通过公共管廊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园区20多家化工企业作为原料,充足丰富的原料和公用工程介质的供应,吸引了更多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山东恒信高科能源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谭洪金说,他们公司彻底转变传统焦化企业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大型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目前正在建设年产5万吨的氢能源产业示范基地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为园区建立起制氢用氢上下游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园区的吸引力,形成产业集聚的明显优势。
一个企业的选址落地,不仅要考量周边地区的区位交通情况,还要考虑产业生态链、企业未来成长等因素,而宁阳化工产业园所具有的,恰恰是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沃土。
园区建设有公用综合管廊,实现了园区循环化发展,以规模化的工业气体和原料供应吸引新项目入驻,不断延伸扩展产业链条。“目前通过公共管廊可输送蒸汽、氢气等12种工业气体和液体产品,较传统车辆运输方式,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极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物料传输速度,预计年均节省企业物流费用近百万元。”宁方超说。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最持久的竞争力。立足尿素、合成氨、炼焦、光气等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园区坚持高端高效发展,以晋煤明升达、恒信高科、华阳集团等重点企业为带动,着力打造以“气化功能岛”“动力功能岛”“环保功能岛”为核心的绿色、高效、高端“产业生态圈”,全面推动化工产业向下游精细化、产品高端化、应用协同化转型升级。园区绘制高端化工产业链条图谱,通过上下游精准招商,持续延链、补链、强链,一批关联度高、配套性强的高端化工产业项目纷纷落地化工产业园,现已形成8条化工产业链条,其中合成氨—硝酸—硝基苯—橡胶助剂产业链产值达35亿元以上。
创新提质
为企业转型插上数字“翅膀”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作为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我市化工企业不断探索转型升级之路,以技术创新为抓手,为绿色发展插上数字“翅膀”。
在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二甲戊灵项目现场,施工人员井然有序,加班加点抢抓工期。“该项目是集团除草剂主导产品技改扩产的重点项目之一,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工艺,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化,有效提高安全性和生产效率。”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绪兵介绍,公司坚持走资源节约、绿色环保、产业循环、科学发展的道路,还将打造以数字化装备为载体的智能化工厂,新上年产5万吨绿色智能化制剂项目,将实现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控制,推动企业不断向数字化“农化制剂智能工厂”标杆企业迈进。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山东恒信高科能源有限公司建成“华为云”全国首家智慧化工数字孪生工厂,开发出人工智能AI配煤系统,告别了过去靠经验配煤的传统方式,可根据客户需求调整参数,优化配煤比例,有效降低配煤成本。该公司通过智慧配煤解决方案、智慧化工数字孪生平台等数字化转型项目的打造,降低人力成本13%,提升年综合效益2000余万元。“不久前,我们与鲁软数字科技签署火石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应用协议,将建立起‘智慧大脑’,由数据收集分析向智能决策转变,这又是一个公司数字化转型的里程碑。”山东恒信高科能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来发说。
绿色化、数字化、高端化,指引着泰安高端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自我市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启动以来,以宁阳县化工产业园为代表的4个省级化工园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市打造千亿级化工产业的重要战场。岱岳化工产业园以泰安汉威集团有限公司、西尼尔(山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链主企业为引领,推进企业技改升级,招引高端化工项目,初步形成以精细化工、医药化工、盐化工、化工新材料为主导的四大产业集群。新泰市化工产业园培强链主企业,优化园区管理,不久前以兴泰硅材为产业龙头,结合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及总体规划,在园区东部及南部布局硅材料产业区,用于承载硅烷上下游项目落地建设。肥城化工产业园深入挖掘产业潜力,放大集聚优势,形成了钢化联产、锂电新材料、生物医药、环氧树脂四大支柱产业,积极响应国家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引进锂电企业,大力发展锂电正负极材料、锂电池回收产业,助力打造“泰山锂谷”。
园区为化工企业打造成长的“摇篮”,一个个企业也在绿色转型中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批“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更高的化工产业迎来蓬勃发展,为我市打造500亿量级高端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转型发展示范区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