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谢帅
近年来,邱家店镇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夯实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基础,强化片区观念和统筹思维,通过跨村联建、区域共建,因地制宜打造乡村研学产业,逐步形成“一带两轴三中心”的乡村研学旅游发展格局,推动研学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打通联动堵点
理顺研学路径
邱家店镇按照“党建引领、融合推进、共建共享”的总体思路,把准研学发展主线,理顺研学路径,提高研学质量和效果,实现研学产业发展稳步有序推进。
推行制度共创。邱家店镇高起点谋划、高规格推进,引入山东农业大学、山东众禾教育集团、泰山创新教育研究院等高校及研学专业机构,聘请专家、教授驻村调研指导。成立邱家店镇汶水西畔研学基地规划小组,编制《邱家店镇汶水西畔研学基地创建规划方案》,建立健全研学运行管理机制、协同配合与联动机制、评价与反馈机制。
坚持联建共促。邱家店镇划定研学产业跨村联建片区,规划布局汶水西畔研学实践基地,创建有颜值、有内涵、有保障、有效益的“四有”研学基地8个,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乡村创建,多核多点、串珠成链,连线宝泰隆地下大裂谷、泰山国际花木城等核心区域,串联泰山泉乡王林坡、乡村记忆北王庄、老家味道中郭庄、民俗风情埠阳庄、泰山手造徐家庄等文旅地标,点亮刘家疃汶水河畔亲子园、石碑汶河野墅营地等全新场景。入选全区首批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5个,承接研学活动100余场、近7000人次。
实现配套共融。结合研学基地创建要求,根据现有基础,邱家店镇全面提升研学团队集散、就餐、活动、就医、安全等方面配套设施。建设“四好农村路”17.5公里,建设停车场1处、公共卫生间3处,打造户外研学活动场地1处、户外露营基地1处,升级村级卫生室,安装河道、湾塘等安全防护设施、警示标识40余处。
找准长效支点
丰富研学内容
邱家店镇巧妙融合自然、历史、人文、手工艺及新农村建设等多个范畴,全方位开发设计研学基地打造、线路规划、课程设计等内容,构建“研文旅”融合新业态。
招募研学伙伴。邱家店镇借助图文报道、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多种载体,发布研学旅行产业项目需求清单,通过自荐、引荐、外招等形式,与山东众禾教育集团、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山东人才发展集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18家教育研学机构及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提出项目策划意向5个,为打开研学游市场提供强力支持。
搭建研学课堂。按照有主题、有目标、有流程、有反馈原则,邱家店镇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亲近自然,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为目标,设计开发《在希望的田野上》《恰同学少年》《我是大国小工匠》等不同主题研学课程16套。
打造研学之旅。邱家店镇深入挖掘汶河文化、民俗文化、地名文化、非遗文化、农耕文化、自然文化,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原则,策划“行走美丽乡村”“研读汶河文化”“体验多彩民俗”等不同主题、不同时长的研学旅行线路8条,打造科普植物园1个、露营基地3处、市级中小学精品研学路线1条,完善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夜间游基地4处。
聚力成效亮点
做优研学经济
邱家店镇持续深化研学经济,通过市场专业运作、特色品牌驱动、产业资源融合,点燃集体经济发展引擎。
市场专业运作。邱家店镇坚持运营前置理念,强化人才保障,首创职业经理人制度,组建片区研学共富公司,统一规范运营。村级依托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市场为主体,精选合作伙伴,明确持股比例、分红模式等,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研学经济开发和运营,推动研学经济市场化运作。
特色品牌驱动。邱家店镇增强“一叶知邱”文化品牌内涵,策划春华“邱”实主题系列宣传片、宣传报道及各类节日活动,叫响“邱知邱学”研学品牌,打造传统手工艺、优质农产品、纺织服装加工等多彩场景,挖掘整理“九省御道”、范氏祠堂、张公渡、石敢当故里等特有的地名文化资源,推出“赏花木、游汶河、玩漂流、享非遗、体验汶水人家”特色活动,做到“天天有场景、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年度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实现研学游持续“保鲜”。
产业资源融合。邱家店镇深耕“土特产”优势,紧密围绕全盘布局、全域规划,积极探索“研学+”发展新路径,有效关联旅游、农业、教育、文化、康养等多元业态,推动36个村与47家企业、2个社区、9家高校联动发展,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研学活动的专业性和创新性,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研学产业链优化升级,形成多元化的研学产品体系,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需求的学生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