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水利局 赵春明 韩焕庆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吹响了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集结号”。泰安水利系统敢当尖兵、勇挑重担、破题攻坚,为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贡献水利力量。
坚持全流域防御
筑牢河湖安澜屏障
“黄河宁,天下平”,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发生极端性天气的不确定性增加,防御水旱灾害压力加大。大汶河是黄河下游最大支流,东平湖是黄河流域唯一重要蓄滞洪区,在保障黄河下游安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聚焦“洪水风险”这个最大威胁,泰安市统筹大汶河干支流、上下游、河湖库,在大汶河干流实施汶口坝拦河闸除险加固、堽城坝拦河闸除险加固、砖舍拦河闸等控制性枢纽工程,全域推进大汶河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实施了203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强化河道、水库、湖泊互联互通,持续提升东平湖防洪能力;同步构建以大汶河数字孪生系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系统,近年来经历了台风“烟花”“杜苏芮”和2021年历史罕见秋汛考验,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全口径统筹
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泰安水资源严重不足,解决好水安全问题,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黄河战略先行区意义重大。
基于全市水资源禀赋,泰安市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泰安市水资源保护管理条例》2023年4月1日正式施行,扎紧了依法管水治水制度“笼子”;统筹外调水与当地水、地表水与地下水、常规水与非常规水,王家院水库向泰城供水、尚庄炉水库增容等工程相继建成,到2025年新增供水能力7900万立方米以上;全面推行水资源区域论证评估、水务专员制度,常态化开展水资源“强监管”行动,到2025年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2.24亿立方米以内;严格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泰安市成为沿黄九市水权改革牵头地市,水资源利用效能持续提升。
推进全景式建设
打响“水美泰安”品牌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全市水利系统坚持系统观念,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紧贴人民群众新期待,建好一批水美乡村、幸福河湖、水利景区,绘就水美泰安诗意画卷。
泰安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和乡村空间,每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5平方千米以上,用3至5年时间建成20个山青、水净、村美、民富的水美乡村(片区);高位推动全域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巩固提升无违河湖保护治理成效,加快推进母亲河复苏,建成29条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大汶河生态流量持续达标,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滨水空间多点开花;深化水、文、旅融合,建成一批水库型、河湖型标杆景区,天颐湖水利风景区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