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影
在乡村振兴大潮中,有这样一批高学历、有见识、有情怀的“新农人”,他们带着智慧学识和对故乡热土的眷恋,躬身力行,在家乡的田野上书写着乡村振兴新篇章。
在安临站镇肥山正园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鸡舍内,企业负责人马兴亮正和工作人员一起检查鸡舍恒温情况。这里环境安静、空气流通、生产有序,改变了人们对鸡舍臭味熏天的印象。
作为一名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的“80后”,马兴亮凭借专业学识、敢于钻研的劲头和对市场的判断深耕畜牧业十几年。从“猪倌”到“鸡倌”,事业的更迭让他认识到,产业发展要想有突破,就必须驶入时代发展快车道。
在马兴亮的产业探索过程中,数字化技术应用已成为肥山正园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数字赋能为产业装上“智慧大脑”,插上科技助力的“翅膀”。目前,该公司已转型为一家富硒生态循环种养结合的现代农业企业,实现了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智能化畜牧业的转变。
马兴亮多次带领团队外出考察前沿技术,引进高标准生态智能蛋鸡养殖模式,采用整套进口自动化蛋鸡养殖设备,实现通风、加料、饮水、光照及粪污清洁的全自动智能控制,并通过数字云管理平台,实现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测与调控,确保畜禽生长环境的舒适与稳定。同时,该公司利用数据分析技术,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优化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效益。
“目前,场内蛋鸡存栏量10万只,日均产蛋9.5万枚。在明确数字化养殖发展目标后,企业通过搭建智慧养殖平台,实现了24小时全流程的智能化、数据实时反馈,员工在屏幕前就能观测到鸡舍的各项指标,1名饲养员能饲养10万只羽鸡。现在,整个养殖场仅需2名技术人员,员工总人数12人,相比传统畜牧养殖方式节省了一半以上的人工成本。”马兴亮说。
此外,该公司充分发挥种养结合优势,将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通过种植富硒作物,提高土地肥力,为畜禽提供优质的饲料来源。同时,畜禽粪便经过无害化处理后,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作物种植,变废为宝,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系统。该养殖模式不仅提升养殖效益,推动镇域绿色低碳发展,也为其他农业企业发展起到一定示范带头作用。”安临站镇副镇长岳辉说。
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让蛋鸡生产出的鸡蛋硒含量达到理想标准。目前,该公司生产的DHA鲜鸡蛋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产品”,广受消费者欢迎。“我们已成功申请首批省级智慧畜牧应用基地。目前,公司共建设数字化产蛋鸡舍2栋,年产DHA、富硒鲜鸡蛋2000余吨,与山东鲜宜达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鲁裕农产品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年销售额达到2500万元左右。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扩大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马兴亮高兴地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新农人”经营着产业,连接着市场和资源,他们扎根农村,助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今后,安临站镇将深化产业先行发展理念,加大对“新农人”的培育扶持力度,鼓励他们继续扎根农村,发挥自身优势,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积极鼓励引导致富能人、新乡贤返乡创业,深入挖掘人才资源,做好建设服务,共同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