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改革办供稿
计量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立足创新、服务、监管“三个维度”,深入实施计量赋能行动,构建计量赋能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目前已形成覆盖衡器、水表、燃气表、电能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检测(报警)仪等计量产品的产业集群,拥有仪器仪表生产企业60余家,年产值达39亿元。2023年7月,我市承办中国计量协会热量表与节能工作委员会四届二次会员大会暨第一届热量表与智慧供热节能技术论坛并作典型发言,相关做法被《山东政务信息(专报)》刊发,获省领导批示肯定。
完善创新支撑体系
引领产业集聚发展
我市依托力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明渠流量监测设备国际领先、净水槽流速检定装置国内领先的技术优势,积极研究解决制约水资源计量装备产业发展的计量测试共性“卡脖子”问题,成功获批筹建全国唯一的水资源计量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搭建起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合作的平台。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1.5亿元,5000平方米大型水资源装备实流计量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总括产业参数量值溯源项目850余项,获得制约产业发展命脉的关键测量参数587项。
我市将东平县作为水资源计量装备产业发展的承载地,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绘制招引地图,强化政策扶持,聚集起力创科技、轻松表计、山东晨晖、磐然测控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覆盖研发、生产、检测、回收、云平台建设等业务,带动周边企业形成“研发+实验室+检验+示范区”的发展格局,现已招引企业入驻60余家,30余家企业进行项目开发,“水计量小镇”产业发展集聚区正加速形成。
我市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山东科技大学共同成立水资源计量装备科技创新联盟,组建17支专项技术研发创新团队,设立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东平)工作站;与山东科技大学签署产校融合协议,建设计量知识培训和计量科学家流动服务基地,开展计量师培训、计量专业知识实训、计量文化宣贯,创新实施首席计量科学家流动服务模式,打造了计量产业智库专家集聚地。
完善服务支撑体系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强化精准供给。我市组建40支“1+N”计量服务队,深入企业解难题。针对山东泰开高压开关有限公司600余台用于精密仪器运输的三维冲击记录仪校准需求,在省内无此项校准能力机构的情况下,专门成立攻关小组,主动了解测量技术瓶颈,抓紧梳理产业关键测量需求,立项筹建了三维冲击记录仪校准装置,建立了山东省地方标准规范,填补了省内空白。
优化服务模式。为满足仪器仪表企业提出的计量器具型式评价需求,我市开通型评绿色通道,压缩办理时间66.7%,提高了型式评价办理效率;开展服务中小企业纾困解难行动,指导企业做好强检计量器具免费检定,提供计量技术服务517人次,走访和调研企业173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45个,累计完成强制计量器具检定近7万台(件),免收计量器具检定费850余万元。
助力绿色发展。我市以钢铁、炼化、焦化、煤电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明确计量管理职责、完善计量器具配备,提高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水平和能耗数据准确度;节能降耗显成效 计量铺就五彩路—助力基于筒子纱智能染色精准计量工业示范项目入选全省十大计量创新典型案例。
完善监管支撑体系
实施计量惠民工程
我市以“5·20世界计量日”为契机,开展计量服务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活动,营造浓厚计量氛围,让计量走进群众心里;开展计量实验室免费开放、计量器具免费检测、计量科普宣传等活动50余次,免费为群众检测各类计量器具近900余台件,取得了较好的计量惠民效果。
围绕医疗卫生、粮食购销、安全防护等重点领域计量监管,我市加强计量器具检定能力建设,持续开展对加油站、眼镜制配场所、集贸市场等在用计量器具的专项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行为;以市中心医院为试点,对其内部使用的血压计执行强制检定工作,解决医疗卫生用血压计检定工作面临的受检率低、不能及时维修等实际困难。
我市积极推进“诚信+计量”战略,将诚信建设与计量管理紧密结合,以诚信经营树品牌,以规范计量促诚信。“计量惠民生 诚信铸商魂—聚力打造万达商圈“诚信计量示范街”“天街计量 信如泰山”两件案例入选全省诚信计量示范案例,全市“诚信计量、放心消费”承诺践诺主体达40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