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设施农业“蔬”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泰安市2024年金牌导游(讲解)员大赛决赛暨颁奖典礼举办
唱响“泰安巾帼”好声音
25名选手同台竞技讲述泰安故事
增强健康意识 共享美好生活
助推非公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4年4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棚林立,“丰”景如画,东平县——
设施农业“蔬”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种植户在大棚内察看农作物长势。记者 刘小东 摄
 

□记者 刘小东 张汶宁

4月初,走进东原大地,只见黑色暖棚和蓝色冷棚错落交织,成为春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果蔬大棚内,满眼的绿色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西红柿、青椒、西瓜、黄瓜、甜瓜等,在水分充足、土壤肥沃的田地里茁壮生长。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东平县以富民强村为目标,强力发展设施农业,不到2年的时间里,东原大地上15万亩的大棚拔地而起,果蔬品种琳琅满目,“丰”景如画,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既然设施农业发展已成规模,那么大棚里的果蔬该如何对外销售才能解决百姓后顾之忧,切实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对此,东平县的答案是:建设东平蔬菜交易市场,把农户“统”起来,把果蔬销出去,把价格提上来。

8个交易区、184个大型摊位、2个恒温库、1个冷冻库……走进位于东平县梯门镇的东平蔬菜交易市场,一个个宽敞明亮的交易区呈现在眼前,它们正等待着摊主的入驻。

“交易市场距县城12公里,紧邻243省道、济广高速、东平港、泰东高速等,周边辐射中原经济区、山东省会经济圈、鲁南城市经济圈,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目前,交易市场一期项目蔬菜瓜果类交易区已完成建设,达到运营条件,并完成入驻商户签约。”东平县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张斌介绍。

东平县发展设施农业的最大初心是富民,关键是要激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内生动力,让群众成为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角”。

在东平县彭集街道裴寨村种植户赵灿灿的暖棚内,空气中充盈着西瓜的香甜气息,一排排挂起来的瓜蔓整齐排列,一个个“吊”着长的西瓜在瓜蔓之间若隐若现,传递着丰收的信号。

“在街道农业专家的指导下,今年我承包了9个暖棚种植西瓜,这个品种俗称‘小糖丸’,每个大棚最低可以产出1万公斤西瓜,去除成本,按照今年的市价,每个大棚能带来的纯收入不低于8万元。”看着暖棚内的西瓜,赵灿灿对未来充满信心。

“为确保大棚建成后有人种、种得好、效益高,去年以来,街道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一体两翼’产业布局和‘双30’工程战略部署,制定‘新农人’培育计划,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牢牢抓住党员干部、大户、散户三大关键主体,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干、种植大户领头跑、散户积极参与的发展热潮。”东平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彭集街道党工委书记屈克志说。目前,彭集街道共种植西甜瓜5200余亩,每亩产量可达3250公斤,每亩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

品种和茬口是决定大棚经济效益的两大关键要素,品种决定作物“身价”,茬口决定全年收入。

在东平县东平街道大井村蔬菜大棚基地内,东平街道蔬菜大棚专班工作人员正在为种植户讲解春季甜瓜管理技术,提供“一对一”的指导服务。

“在专班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今年我们种植了西红柿、甜瓜等品种,今年西红柿亩产预计能达到8000公斤,甜瓜亩产能达到1万公斤,预计4月份就能上市,收益很可观。现在,设施农业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未来,我们要把产业发展得更好,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大井村党支部书记王尚行说。

近年来,东平街道按照东平县委、县政府“春瓜秋菜”“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把准品种和茬口两大“命脉”,扎实推进设施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品种选育,基本固定“春瓜秋菜”轮作模式,逐步形成“一乡一品”种植格局,设施农业遍地开花,富民强村成效明显。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东平县正跟着春天的节奏与韵律,在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奔跑。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