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务必在预约时段预约进山口入园
民革泰安市委会组织祭扫冯玉祥墓
中国工商银行泰安分行与泰安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泰山区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攻坚行动暨灵山片区项目启动
聚焦逝者“身后事” 让清明更“清明”
大汶口遗址博物馆VR展馆上线
中国肥城第23届桃花节开幕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4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市殡葬改革新风观察
聚焦逝者“身后事” 让清明更“清明”

 

□记者 徐文莉 杨文洁

今年4月1日起,宁阳县持续推进殡葬改革,一系列惠民殡葬政策的实施,让殡葬服务保障实现人人平等,赢得群众叫好。如何文明治丧,简化仪式,从根本上遏制大操大办,让清明回归“清明”,掐断丧事办理灰色利益链,切实减轻群众办丧负担?财政如何保障?全市殡葬改革又进行到了哪一步?本报记者聚焦逝者“身后事”,了解全市殡葬改革情况。

一笔60元的民生账

今年清明节,宁阳县群众的白事账单有了新算法。“2本记账簿,4根中性笔,1盒墨汁、2支毛笔,1盒图钉……”在文庙街道南关社区,一场丧事过后,居民王林(化名)算了算,前后用时3天,除去招待近亲朋的必要费用,安葬完老母亲只用了不足60元。

王林的受益来源于宁阳县在今年4月1日推出的惠民殡葬丧俗改革新举措:免除全县户籍居民火化费、遗体接运费、3日内冷藏费、1年内骨灰寄存费,免费提供骨灰盒等一系列惠民殡葬政策,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推动移风易俗。

过去,在宁阳办一场丧事,男的要用6天,女的要用7天。不仅时间长,群众间还讲排场、比阔气,披麻戴孝、祭祀纸扎、鼓吹乐手、高价骨灰盒等现象,让群众丧葬负担越来越重。

陈规陋习不仅铺张浪费、污染环境、严重扰民,还助长了封建迷信,比如群众祭祀扎纸的花样越来越多,除了纸马、纸房子,还出现了纸汽车、纸别墅等。

“灵车一动,一亩地白种,车来一条烟,车回一桌宴……”曾在群众间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反映了丧事现场收费混乱的现象。群众丧事大操大办的背后,少不了一些利益相关方暗中推动。2019年以前,宁阳县负责遗体接运的殡葬车由个体运营,馆里按每具遗体实际接送里程给司机结算资金,但由于行业特殊性、私密性,司机巧立名目,乱收服务费、加班费,故意当众向丧主推销高价骨灰盒、纸扎等丧葬用品,诱导高消费。“忙人”也借着帮丧主操办丧事的机会,在用品租赁、使用上铺张消费,暗地里吃回扣。就这样,一场普通丧事,群众至少花费2万元,但当丧事跟“孝心”挂钩,大部分人也只能吃了哑巴亏。

群众多年不满的地方改变了

2023年,宁阳县开始酝酿惠民殡葬丧俗改革。为保证改革措施精准到位,宁阳县民政局进行充分调研,最后确定本轮改革重点是群众反映强烈的殡葬费用和大操大办丧俗。围绕群众心声,宁阳县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意见》文件。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宁阳县开始全面推行由村“两委”主导的红白理事会,全县580个村居实现理事会全覆盖,由党组织书记任理事会长,指导村(社区)纷纷配备公共灵堂和治丧物品,全面接管群众的殡葬服务工作,全县治丧时长也统一缩短为3天,减轻了群众负担。

正如王林母亲去世时,社区红白理事会负责人孟科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带领理事会成员来到逝者家中,墓地挖穴、搭建灵堂、迎来送往……由社区为逝者举行了简单而又庄重的“追思会”。“现在从灵堂到袖章,所有物品都是公共的,由社区提供,工作人员也只是帮忙,不吃群众一口饭。”孟科说,这样的新风尚得到了逝者亲属的一致好评。

为彻底根除殡葬陋习,宁阳县持续推进殡葬改革,把实行惠民殡葬推进丧俗改革作为2024年为民要办的重要实事,全面推行惠民礼葬。继免费为农村五保对象和生活困难的特殊对象提供基本服务项目后,自2024年4月1日起,宁阳县群众在县内遗体接运、存放、火殓、购骨灰盒、骨灰寄存、骨灰(盒)送返等火化服务环节全免费,在殡葬服务保障上实现人人平等。

“多年来尽管政府一直呼吁移风易俗,群众也怨声载道,但民政监管没有抓手,也没有具体的指导做法,其间很多村(社区)也尝试着引导群众破除陈规旧俗,却迫于种种乱象,只有少数村(社区)能推行。”宁阳县堽城民政干部王强在岗12年,对此深有感触。但现在,他不愁了。

政府拨款为群众减轻负担

逝有所安,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多服务就能让群众少花钱,让群众得到实惠。宁阳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卢强告诉记者,县里统计了前8年去世人口的数据,最终确定财政兜底费用,如今,宁阳县财政每年拿出1300万元,间接为群众节约5000万元。

“村里把一处闲置院落改成了殡仪服务中心,灵堂、接待室、厨房、餐厅等一应俱全,供丧主吊唁、祭奠、待客,服务中心的袖章、白花、音响、杯碗等都由丧主免费使用。我们倡导大锅饭,一场白事下来,村民待客费用微乎其微。”堽城镇大安村党支部书记李国玉介绍,这些举措做到了群众心坎里,当殡葬服务回归公益属性,政府服务更深入人心了。

近年来,我市坚持统筹规划、公益便民、因地制宜、典型带动和文明生态原则,示范推动节地生态葬式葬法改革,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市实际的绿色殡葬改革新路子。肥城市和宁阳县成功入选全省“礼安齐鲁”丧俗改革试点县(市、区),新泰市翟镇翟南公墓等5处安葬设施入选全省“逝有所葬、迁有所去”生态安葬试点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类公益性公墓1354处,基本实现了村居全覆盖,有效增加了殡葬服务供给。

为更好地满足群众殡葬服务需求,我市全力推动公益性公墓选址建设和规范管理,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安葬需求;出台多个推动绿色殡葬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对公墓建设的指导和支持;在全省率先探索推出了深埋还耕、深埋造林、树葬公益林等节地生态安葬新模式,有效破解制约公墓建设的各种难题。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出台市本级绿色公益性公墓建设补助经费管理办法,市级财政先后拿出资金3282万元,对成效显著的县(市、区)和功能区给予奖补。截至目前,市县乡村四级统筹各类资金2.8亿元助力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提高了各级加快推进建设的积极性。

“今年,我们将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深入推进丧葬礼俗改革,实现群众‘身后事暖心办’,方便就近为群众提供身后事服务,擦亮‘礼安齐鲁·诚孝泰山’品牌。”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