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1日讯(记者 董文一 通讯员 李心爽 刘宇)近日,新泰市人民法院调解了一起“特殊”的民间借贷纠纷,以“如我在诉”的理念让公正司法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被告姜某以资金周转为名向原告郇某借款多次,郇某多次催要,但姜某在偿还部分欠款后便不再付款,郇某无奈诉至法院。
因原、被告均为聋哑人,给案件办理增加了难度,在送达过程中,原告郇某提供的姜某手机号均已停机,具体住址亦不明确,送达一度陷入僵局。后经查阅相关关联案卷、上门寻找、通过街坊打听等多种方式,最终通过案外人成功获取到联系方式,并添加双方微信与两人沟通联系。
调解过程中,被告表示其经济困难,一次性难以偿还支付,请求分期付款。考虑到被告在外省,来回奔波费时费力,且被告经济困难,尚有聋哑妻子和孩子需要照顾,不宜增加其诉讼成本,承办法官通过微信文字聊天的方式,与双方沟通调解,最终原告同意被告提出的分期付款方案,该起矛盾在“无声”的调解中圆满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