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提升技能水平 提高健康素养
居民健康有“医”靠
加强校园结核病防控 关爱学生健康
300余名医护人员献血8.35万毫升
共同构筑“安全墙” 携手搭建“健康桥”
春季应警惕诺如病毒胃肠炎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4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疾控中心专家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
加强校园结核病防控 关爱学生健康

■王瑞华做客健康科普大讲堂。记者 刘英迪 摄
 

本报4月1日讯(记者 李皓若)近日,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防制科副主任医师王瑞华做客市卫生健康委、市疾控中心主办的健康科普大讲堂,普及结核病预防相关知识。

一直以来,学校结核病防控是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全人群结核病整体疫情逐年下降,每年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全人群。近10年,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截至2021年已降至13.64/10万。”王瑞华介绍,每年3月、4月及9月为报告高峰时段,这与春季中考、高考体检及秋季新生入学体检有关,其中,十七八岁的患者最多,高中学生和大学学生患者占比较高。

王瑞华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均对学校结核病防控相关工作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在学生人群中开展结核病患者发现工作,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全面落实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王瑞华表示,在日常防控中,学校应开展健康体检,包括新生入学体检和教职员工体检中的结核病检查;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整治校园环境卫生,加强对教室、宿舍、图书馆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开展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学校病例报告和转诊工作,中小学校还需进行晨检。

“通风换气是保障学校环境卫生、开展学校日常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王瑞华建议,在温暖季节,教室以全日开窗的方式通风换气;寒冷季节宜在上课前、课间休息、学生离开教室时打开教室门窗通风,中午及大课间应保证教室通风30分钟以上,图书馆、计算机房等其他教学、生活用房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70分钟。

王瑞华表示,及时发现和彻底治愈结核病患者,防止结核菌传播给其他人,是目前最重要的防控手段。此外,出生后接种卡介苗对于预防儿童粟粒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有着较好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王瑞华建议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在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手帕等遮掩口鼻,居室每天保持至少2至3次通风,且每次通风时间不低于30分钟等。对于感染结核菌后容易发病的高危人群,如儿童、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群等新近潜伏感染者,可进行预防性治疗。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