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3月28日讯(记者 刘明荟 通讯员 曹彬 张子藤)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泰山分局认真贯彻“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求,全面梳理建设项目环评堵点、难点问题,深入实施流程再造、信用激励、跟踪监测,着力打造项目建设“快车道”。
打好排污许可、倍量替代“组合拳”,精简业务流程增效益。该局全盘梳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排污许可、倍量替代等业务流程,深度优化关键节点,最大限度缩短办理时限,增强企业体验。创新实施排污许可与环评一体化办理,打造岱银集团高档毛纺面料智能制造工厂项目先行试点,在项目环评编制过程中并联开展环评和排污许可质量审核,将工作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实现环评与排污许可证核发一体化办理。创新实施倍量替代与文本审查一体化办理,围绕项目环评各方面实施业务科室并联审批,在环评文本审查的同时开展总量计算、审批,将原先审批流程缩短一半。
打好管理决策、环评编制“组合拳”,巧用平台助企降本增效。该局创新开展“三线一单”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及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对项目选址合理性进行精准分析,提升项目环评审批咨询服务效率。推动落实环评新名录和豁免清单,加强环评手续办理业务指导,缩小环评办理范围,探索让企业省时省力又省钱的新路径。
打好建立台账、动态清零“组合拳”,谱好园区规划“后半篇”文章。为做好省级以上园区和区级园区帮扶指导工作,该局实行跟踪服务制度,做好园区规划环评及跟踪监测督促、指导、帮扶工作,建立园区动态管理清单,确保园区规划环评现状及存在问题挂账销号。联合环保顾问靠前服务园区规划环评编制工作。编制前,先后深入园区开展前期指导,编制中,根据评审专家环评整改意见,主动沟通帮扶园区,指导园区对规划环评进行整改完善。目前,农高区规划环评已完成初审,泰山经济开发区(核心区)等规划环评均已通过审查,有效保障重点项目顺利落地。
打好专班帮扶、定向指导“组合拳”,以“有解思维”助服务精准高效。针对企业亟须解决的环保重点、难点问题,该局成立项目服务工作专班,联合环保管家现场帮助企业找方法、解难题。对未完成环评审批的重大项目,“点对点”跟进、上门服务,为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将审批时限压缩至最短。持续开展环保管家、环境医院、EOD模式、清洁生产审核模式创新试点,精准服务跑出泰山区环评审批“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