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3月26日讯(通讯员 刘春进 刘金焕)在岱岳区道朗镇大王村,茂密的山林环绕着村庄,平坦宽阔的道路延伸至家家户户,崭新的太阳能路灯立在路边。大王村为群众托起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稳稳的幸福”。
3年前,该村党支部书记徐敏踩着泥泞湿滑的土路走进大王村,一脚下去一腿泥。“大王村有5个自然村,群众居住分散,道路通行是关系每个村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事情。”徐敏说。村委积极征集民意,召开“为民协商”会议,最终在该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该村多方筹措资金,对村里道路进行硬化提升。
路通了,提升村集体经济的“造血”能力又成了大王村的重中之重。山东巴富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驻后,需要大量流转土地,大王村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开展。随着项目的落地,村集体每年都有分红,村民也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大王村借鉴成熟模式,使用“第一书记”扶持资金和乐惠农业合作建设了果脯加工车间,并与芝人堂药业合作建设了灵芝种植大棚。
村集体收入不断增加,造福群众的实事也一件件办起来。建公园、修公路,绿化、美化、亮化村庄,开展信用体系建设,每个月组织志愿者为老人理发,定期为村民免费查体……大王村以信用为抓手,践行新思想新理念,走出了一条产业带动、村企共建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