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新泰市委书记 宋鸿鹏
新泰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美丽新泰”纳入“五个新泰”建设整体布局,统筹部署、顶格推进,把生态美丽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生态建设新成效绘制美丽泰安建设的新泰画卷。
突出绿色低碳,链式布局打造新质生产力。新泰市滚动实施“百企百亿”技改智改行动,推行科技创新“容忍”机制,强化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数字赋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新能源车辆等新兴产业链式招引、集聚成群。落实落细项目预审机制,严控“两高”项目,着力引进“大强高新”项目,力争每年招引新上优质产业项目120个以上。加快产业转型突破,推动生力源玻璃等企业清洁能源替代,推广喷涂、铸造“共享工厂”模式,构建资源到产品、产品回到资源的产业生态。启动新一轮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零碳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智能微电网建设试点,打造绿色工厂、绿色园区。
突出精准治理,守牢生态环境安全生命线。新泰市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工程“回头看”行动,持续深化河湖“四乱”、工业固废和农业废弃物综合治理,狠抓86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新建、改扩建乡镇污水处理厂6处,提前完成“两清零一提标”任务。有序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采煤塌陷地整治和砂石资源管理,深化森林防火数字化“天眼护山”工程,加快推进26个防洪防涝和水土流失治理增发国债项目、青云湖等湿地公园建设。落实落细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加快实施柴汶河防洪提升、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到2025年底新完成荒山造林1500亩、森林抚育5000亩,争取建设国家储备林面积10万亩。
突出全域提升,营造城乡一体发展新空间。新泰市实施片区拆迁、道路改造、景观提升、排水防涝、供热管网“五大更新”工程,加快推进7个城中村、13个棚户区和9个老旧小区改造。开展一条主次干道、一条背街小巷、一个居住小区“三个一”示范创建活动,完成所有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应编尽编,每年滚动整治100个人居环境基础薄弱村,新建乡村绿道50公里。以与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信用大数据科技联合实验室为契机,强化城乡信用体系建设和运用,加快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力争到2025年省、市、县三级和美乡村达到660个以上。
突出长治长效,健全美丽新泰建设硬机制。新泰市坚持以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统领,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近零碳城市创建为抓手,配优配强环委会办公室,加强政策研究,统筹资源力量,完善责任落实、巡查督查、考核奖惩机制,项目化运作、清单化推进,全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泰安建设各项任务落实,为推动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新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