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苏婷
记者:近年来,面对异常突出的财政收支矛盾,我市财政部门是如何积极应对的,采取了哪些创新性举措?
孙磊:我市财政部门按照市委杨洪涛书记提出的“经营财政”要求,坚持资金资源资产一体统筹、开源节流增效通盘考虑,充分发挥财政调控作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创新扶持方式,放大资金“乘数效应”。建立两支产业投资基金,截至2023年底,共投资项目8个、13亿元,我市实现科技股权投资“零”的突破。设立新型工业化科创基金,围绕“投早、投小、投科技”,打造一批优质科创企业。加大股权投资力度,推动国有企业从公益性平台向经营性企业转变,截至2023年底,市财金集团直接股权投资项目达到29个。二是创新盘活路径,提高资产利用价值。扩围“增量”资产,出台加快数据要素资产化实施意见(试行),指导产投集团、城建集团分别完成公共数据、“泰山易停”停车数据资产融资。深挖“存量”资产,市级筹资4.7亿元、注入资产2.7亿元,助力市属国企改善资产结构,提升融资和盈利能力;推动泰山索道运营中心转企改制,完成泰山城投与泰山城建投整合,激活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三是创新管理体系,深化市属国企改革。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起“1+1+N”的国有金融资本监管制度体系,提升国企市场化运营水平。同时,优化薪酬考核,强化人才招引,提升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四是创新政策工具,做好增收节支文章。出台深化税收保障工作实施意见,特别是创新搭建智慧财税系统,推进“以数治税”“以图控税”等工作,有效防止“跑冒滴漏”。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全市制定成本定额和财政支出标准63大类、431条,年内全市财政绩效评价项目204个、98.8亿元,通过成本管控压减2024年预算5.4亿元。
记者:“经营财政”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孙磊:近年来,我市财政部门主动担当作为、勇于攻坚克难,“经营财政”工作破题推进、成效初显。一是收入结构质量持续改善。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4%,增幅居全省第1位;税收收入增长13.9%、税收比重达74.9%,均居全省第3位。二是助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成效显著。市级投入10亿元,支持科技创新、数转智改、上市挂牌等。通过技改专项贷等政策,帮助企业贷款22亿元。2023年,全市工业、制造业技改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0.8%、19.1%,分别居全省第3位、第1位;全市实现工业税收(全口径)118.4亿元,增长17%。三是资本运作水平稳步提升。2023年,市属国企累计投资上市公司股权5亿股、市值47.9亿元。市财源公司对外投资35家企业,其中,12家进入上市后备企业队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牢树“经营财政”理念,在大力积聚财力、加强财源建设、盘活闲置资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