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监蓝”温情守护“春节红”
ICU里的生命守护
城管暖心服务 城市更有温度
坚守岗位,只为青山常绿
履职尽责,护佑百姓冷暖
热电保障“不打烊”群众舒心过大年
品质游、出境游受到消费者青睐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2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ICU里的生命守护

■张利在工作中。记者 李皓若 摄
 

本报2月17日讯(记者 李皓若)“滴、滴、滴……”大年初二,泰安市中心医院急诊ICU监护病房内,病床旁监护仪发出的声音和医务人员忙碌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

当天早上7时30分,泰安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急诊ICU副主任张利准时来到病房,和全体医务人员一起开启了每天的床头集体大交班。今年春节是他在医院度过的第19个春节。

“昨天晚上56床病人有点发热,已进行抽血化验,需要格外注意一下结果;床旁血液透析滤过的67床病人监测参数正常,继续常规监测即可。”听着夜班同事的讲述,张利和白班值班医生、护士来到病人的病床前,观察病人生命体征,了解夜间病人的病情变化。病床旁,大大小小的显示屏与病人相连接,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张利紧盯设备上跳动的数字,在记录本上一一记下。

“这里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收治的都是最危重的病人。病人病情不稳定,需要我们时刻密切关注。”张利说,患者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他们的工作状态——高度紧张、一刻不休。

春节,对于ICU的医务人员来说,更加忙碌。“由于情绪激动、劳累、饮食作息不规律等因素,老年人心梗、脑梗、脏器功能衰竭等突发情况较多,我们把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安排在春节假期值班,以便病人得到高质量的诊疗。”张利说。

和时间赛跑、与死神角逐,是急诊ICU的常态。“有病人需要急会诊。”“收到,我马上过去。”上午8时30分,接到一通电话后,张利穿上科室专用外出御寒羽绒服,匆匆来到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对病人进行急会诊。原来,75岁的王奶奶患有急性心梗,同时患有重症胰腺炎、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胆囊炎、胆石症等疾病,需从CCU转到急诊ICU进行综合治疗。张利跟家属耐心沟通后,将王奶奶转到了急诊ICU。“大娘,在这边见不到家人,我们就是你的家人,如果不得劲就随时说。”张利一边安慰患者,一边根据其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希望帮其尽快度过危险期。

另一边,35岁的刘先生病情趋于平稳。刘先生患有尿毒症,这次因为腹腔复杂感染合并肝衰竭、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在春节前夕被送到急诊ICU。张利立即展开床边血液净化联合人工肝治疗,帮他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只有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操作能力强,才能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让更多患者转危为安。”张利深知强大知识储备的重要性,他说,科室每周一到周五交完班后,他都会组织科室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并定期开展临床技能培训,通过“老带中”“老带青”,不断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能力,更好地助力病人与病魔抗争。

灯光24小时不灭,仪器设备时刻运转,医务人员时刻保持着紧张的工作状态。张利告诉记者,因放心不下患者,在急诊ICU,即使是平时节假日休班的时候,科室的医务人员也会来到病房看看自己所负责的病人,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

“急危重症患者在我们的努力下被救过来、平安出院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每一次我们都会竭尽全力和死神作斗争,挽救生命、拯救生命。”张利说。

新春佳节,像张利一样,很多医务人员仍坚守在一线岗位,守护生命。他们的身影成为患者坚定、温暖的“医靠”。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