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贾同国
近年来,全市自然资源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求,积极推动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助力美丽泰安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面查清自然资源“家底”,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年度国土变更调查,调查图斑19.15万个、面积18.6万公顷,摸清自然资源利用现状;明确国土空间开发优化方向,省政府批复《泰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明确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边界和保护范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752平方公里;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全市建成绿色矿山50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41个,建成数量居全省第二;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完成矿山修复面积2113公顷,采煤塌陷地治理面积1.47万公顷;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耕地总量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累计增加1.33万公顷以上;补充耕地整改入库面积、比例两项指标居全省第一;守牢自然资源安全底线,强化卫片执法,连续两年违法用地面积和比例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推进生态风险防范,加强预警监测和隐患排查,有效防范地质灾害。
美丽泰安建设任重道远。今后工作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按照国家和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部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抓落实。全力推进历史遗留矿山修复。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以大汶河沿岸、东平湖周边等重要生态区为重点,优化治理计划,到“十四五”期末完成矿山修复65处295公顷。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和真实有效项目配置土地利用计划;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和用地定额标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向存量要空间,加大批而未供、闲置和城镇低效用地处置,以存量换增量;全面实施“标准地”出让,促进项目节约集约用地。深入开展绿色矿山创建。新建矿山全部按绿色矿山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生产矿山到2025年创建完成26个绿色矿山;加强政策帮扶,新建、改建矿山用地优先保障;强化绿色矿山动态监管,持续做好改造提升,巩固建设质量。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引导工业项目落地进园区;推行弹性年期出让等供地方式,灵活设定租赁期限和出让年限;严格执行勘查标准规范,开展绿色勘查示范项目创建;持续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挖湖造景等问题,夯实美丽泰安建设生态安全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