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30日讯(记者 刘明荟 通讯员 彭姝)近日,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市场监管局)召开泰安市“泰好品”质量公共品牌工作推进会,通报第一批“泰好品”质量公共品牌评价工作进展情况,分解并明确下一步具体工作任务。
近年来,我市把“实施区域品牌培育工程”列入质量品牌战略重点任务,大力推动品牌建设工作,全市质量品牌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以来,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获第九届“省长质量奖”,实现零的突破,山东泰开高压开关有限公司获第九届“省长质量奖提名奖”;“泰山玉”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瑞福锂业及图”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均是全省唯一新增;6项产品入围“山东制造·齐鲁精品”名单;1家酒店被新评为“五星级旅游饭店”;我市山东优质品牌(产品、服务)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山东知名品牌数量位列全省第六;累计有15家企业和2个区域品牌获评“好品山东”品牌;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幅居全省首位。
打造“泰好品”质量公共品牌是贯彻落实“好品山东”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和延伸,是结合全市质量品牌工作实际,为推动泰安品牌培育和宣传“量身打造”的重点工程,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联合推动。2024年,各有关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强化质量监督检查,健全行业管理,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督促企业做好质量规划工作,建立完善质量基础设施,突出标准引领,不断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
目前,第一批泰安市“泰好品”质量公共品牌评价工作正在开展中,各有关部门要充分理解打造“泰好品”质量公共品牌的重要意义,强化质量标杆意识,严格遵守评价程序,积极参与推荐工作,始终坚持选好、选优,通过构筑“泰好品”质量公共品牌体系,持续优化“泰好品”质量公共品牌消费场景,切实发挥好“泰好品”质量标杆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扩大泰安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持续带动产业提升。
质量工作涉及全社会方方面面,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做好质量工作的信心,不断推进全市质量提升工程,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补齐质量基础短板,真正做到与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合拍、合力,形成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