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池彦明 文/图
在宁阳县西岭家庭农场的鸡舍里,鸡蛋通过一条传送带“无接触”送入隔壁房间进行装箱作业。包装车间里,几名工人熟练地将鸡蛋分拣、装入蛋托,再喷上食用色素二维码。鸡蛋的产出日期、保质时间及产出鸡舍等信息,用手机一扫便知。
西岭家庭农场由磁窑镇大磨庄村村民刘艳、刘新占夫妻二人创办,于2013年4月正式注册成立。农场鸡舍目前存栏20万只,饲养海蓝褐蛋鸡10万只、海蓝灰蛋鸡10万只,每天产蛋10吨左右,鸡蛋全程无抗生产,一半鸡蛋富含硒元素。该农场所产鸡蛋具有黏稠度高、味道鲜美等特点,经统一设计包装后,销往市内及济南、济宁等地。“一直以来,农场致力于提高鸡蛋品质。在销售渠道上,农场除了走原来的专柜销售模式,还加盟‘西之盟’无抗畜产品销售平台,主打无抗品牌,无抗鸡蛋日销售量达1000公斤。此外,农场通过网络销售‘西岭凤凰’牌鸡蛋,每天平均销售500公斤以上,鸡蛋销量进一步提升。”西岭家庭农场经理刘艳说。
老式养鸡设备需人工上料、刮粪,效率低、成本高,管理起来比较困难。2016年,刘新占赴国外考察学习,引进了自动化、智能化先进设备,占地50亩的“智慧鸡场”由此创建。“智慧鸡场”具有喂料、饮水、笼养、光照、环境控制、集蛋、积粪等功能,实现了自动饲喂、电脑环控、手机远程管理、自动控温清粪。产蛋舍为五列四层智能化立体笼,每一层都安装无线温湿度传感器、无线光照度传感器、无线氨气传感器等,传感器将数据上传至联网主机,主机通过互联网云端将温湿度、光照度、氨气信息传送至手机终端。管理者通过手机终端可设定参数,实现自动调节。通过一系列环境调控,鸡舍环境达到最优,从而降低了蛋鸡的发病率,提高了生产效率。“农场现在有4栋鸡舍,每栋5万只鸡。有了这套智慧化设备,通过一部手机,即使我不在现场,也能对鸡舍情况了如指掌。”西岭家庭农场负责人刘新占说。
运用现代科学信息手段实现智慧养殖已成为当前农场产业发展的主题。运用智慧化设备,每棚5万只鸡仅需2人管理,土地、人工、饲料减少、蛋鸡发病率降低,总体养殖成本下降3%以上;同时,鸡蛋品质实现进一步提升。
政策是产业发展的前提。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大磨庄村集聚了一大批蛋鸡养殖专业户,一枚枚鸡蛋成了撬动产业振兴的新杠杆。“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接下来,我们将努力擦亮家庭农场的‘西岭凤凰’品牌,进一步挖掘品牌优势,争创全国知名品牌。”刘新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