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汶水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仰望泰山孔子庙
想看一百次大海
时光,让我们懂得了珍惜
三代人的石碾情
黄土地上的爱与相守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4年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土地上的爱与相守
——电影《隐入烟尘》观后感
 

□冉令香

“贫贱夫妻百事哀”,电影《隐入烟尘》男女主角——马有铁夫妻一贫如洗的生活绝不是这句话的演绎。他们相濡以沫,卑微地经营着捉襟见肘的日子,虔诚地耕耘着一个个希望。

土坯墙上,窗洞内一张铁锨掀开了影片序幕:本世纪初,我国西北部乡村简陋的土坯房内,一场婚事在双方简单直白的筹划中直奔主题。

曹贵英身有残疾且小便失禁,跟随哥嫂生活,却住在木棚内;马有铁父母双亡,有金、有银两位哥哥去世,年过半百仍独身一人在富有的三哥家帮工。他们经人撮合,借住在乡邻房子里,结成了一家。

乡村拆迁,乡邻急欲拿到拆迁费,还要马不停蹄地回广州打工,催促他们立即搬出。没有房子,夫妻二人冒酷暑打土坯、编苇箔,抹泥筑墙,终于盖起自己的家。贵英满腹感慨:“没想到这辈子还能有自己的家,睡在自己的炕上。”没有家禽,他们就借鸡蛋孵化;没有地,他们就租,洒下汗水播种,披星戴月收割;马有铁身上流淌着稀少的“熊猫血”,被拉到酒店外抽出,救活了收购全村粮食却欠债不给的人的老命……他们的希望在等待中渐渐滋长,他们的真爱足以暖化生活的艰难。没有指责计较,没有怨天咒地,他们一直在努力耕耘,守候着黄土地赐予的一切。

但等在前方的依旧是生活的苦难:夫妻耕种一年的收入被收购粮食的富商克扣,扣除借大衣的160元,再扣除赊化肥、农药、种子的1500元,剩下的2470元就是他们辛勤劳作一年的收入。

这就是我们祖祖辈辈依赖土地生存的农民,卑微、隐忍、挣扎地活着。大地上总有一股烟尘莫名其妙地浮起,再悄无声息地消失,一个生命的诞生与消亡如此微不足道,恍若沙尘落地,在与不在都不会引发什么关注。

但马有铁却是那么诗意而有哲思地活着,这也是他生命中最亮丽的色彩:他心疼一头驴子能否吃得饱,打动了常年遭受冷落的贵英;他带着新婚妻子给亡故的父母上完坟,催促贵英吃上过供的食物,“后人不吃,先人不得”;他和贵英被拉到县里献血,经过服装摊,想的是给贵英买件长衣服,遮住尿湿的裤子;他赶着驴子犁地,犁耙上不是压着石头,而是贵英坐在上面,和他絮絮叨叨;他们辛苦打下的土坯被暴雨浇淋,夫妻俩心急如焚,跌跌撞撞摔得满身泥水,叫天不应、呼地不灵,他看着哭笑不得的妻子反而笑着说:“瞧瞧你,连哭带笑,鼻涕搅尿。”一个绝望拼命的人生命弦绷得太紧,除了哭不应该笑吗?孵化箱里的鸡仔就要出壳了,他让贵英好好看着,“这些鸡娃子第一眼看见谁,就认谁当妈妈”;他摔翻了坐在土里,“土都不嫌弃我们,我们还能嫌弃土吗?”麦子收进家了,他拿麦粒在妻子手腕上摁了一朵梅花,“手腕上种了花,你跑到哪里也丢不了。”播种时,贵英在前面镂地,他感慨,“瞧瞧,把你的脚印种在地里了,庄稼还没出来,长出那么多脚印咋办呢?”

这是一个埋头耕作的农民发自内心对于妻子、对于土地的深情,他是亿万农民形象的代表,也是剧作者寄予的希望,让一个沉重的肉身栖居上诗意的灵魂,被希望负载而艰难腾身。贵英在给他送饭的路上因头晕摔进水渠淹死,这个身心遭受重创的农民把驴子遣走,把每一笔欠债还清,远离深深眷恋的土地。死去的,永远埋在了土里;活着的,离乡村越来越远。

结尾,忧伤的情感基调让人唏嘘,也是剧作者痛心的警示和深沉的呼唤。时间能够创造一切,而爱可以穿越时空。一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对于土地的眷恋,怎会像大地上腾起的烟尘一样悄无声迹?

 
3上一篇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