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打造创新引擎 释放发展动能
一辆乘用车最高补贴2000元
泰安至东平高速公路项目超额完成2023年建设任务
多彩非遗 薪火相传
电力服务不打烊 守护农户致富果
塑造融合发展新生态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4年1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着力构建“孵化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
打造创新引擎 释放发展动能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毕凤玲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近年来,我市围绕“441X”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聚焦全市重点产业链,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为核心,以营造科技型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为突破口,按照分层施策、梯次培育的原则,着力构建“孵化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多元化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

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尹晓宇提交了《关于加强科技企业梯次培育的建议》提案,从积极培育科技企业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落实培育支持政策、深入开展对企精准服务、切实优化创新创业环境4个方面提出建议,经有关部门办理落实,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精准科技服务为企业保驾护航

泰山区科技局组建多支科技服务小分队,常态化奔走在企业一线,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在山东聚多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调研时,科技服务小分队发现其存在研发人员不足、研发平台缺乏的问题。小分队靠上服务,牵线搭桥联系高校,“手把手”帮助企业成功申报高企。同时,小分队还邀请会计师事务所、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为企业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讲解研发归集业务,服务精准又快捷。科技服务小分队服务的过程,也是帮助新成立企业健全技术创新和管理制度的过程,高企申报“一条龙”服务帮助企业掌握了科技领域的申报规则和流程,增强了申报项目的信心。

这是我市精准服务科技企业的一个缩影。尹晓宇建议深入开展对企精准服务,实行“一企一策”个性化一对一服务等。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市科技局联合市税务局,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宣讲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孵化器税收优惠、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等科技惠企政策,做到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积极落实企业研发费用、中小微升级高新技术企业财政补助政策,积极组织发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培育扶持一批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2023年以来,我市56家企业获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立项支持,经费总额2705万元;190家企业享受“小升高”财政补助2020万元;争取山东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3561万元,惠及企业557家。

◆政策组合拳为企业成长强筋壮骨

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推行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打造创新平台雁阵,培育壮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我市打出“组合拳”,并收获初步成效。2023年以来,全市已有1313家企业加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高企总量连续5年保持35%以上增速。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着眼破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轻资产、无抵押的融资难题,我市放大科技担保资金池,发挥“鲁科贷”作用,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金融机构提供科技中小企业成果转化贷款发生的贷款本金损失给予70%的风险补贴;2023年,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授信12.56亿元,备案金额9.6亿元,56家企业享受贷款贴息531.6万元,居全省第6位;114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入全省大型仪器协作共用网,价值10万元及以上的科研大型仪器设备累计入网748台(套),入网率居全省第5位;1家企业获省科技股权投资1000万元,实现新突破。

目前,我市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省重点实验室7家、省创新创业共同体1家、省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家、省院士工作站2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6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80%以上。

◆“双百行动”为企业注入创新活力

科技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引领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我市深入开展“百家企业院所行、百名专家泰安行”活动,拓展产学研合作范围,深化产学研合作内涵,有针对性地引进契合我市产业发展需求的优势学科专业人才和科研资源;落实省、市相关科技人才引育政策,鼓励企业在科技发达地区设立人才飞地,支持企业引进高水平“海外工程师”、院士,建立院士工作站。

2023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以“百名专家泰安行、百家企业进院所”为主要内容的“双百行动”,精准引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人才,统筹汇聚优质科技资源,以科技赋能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目前,全市95%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建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50家。

“双百行动”实施以来,全市举办了多种形式的科技成果发布会31场,发布科技成果523项,转化科技成果213项,解决技术难题205项,落地高科技项目39项,新增校地、校企合作共建研发平台或成果转化中心44家,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10余名;推动山东大学等高校在泰设立技术转移机构,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5项;支持重点企业在北京、上海等地布局建设“人才飞地”10家(累计17家),转化科研成果实现经济效益3.2亿元。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