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27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徐文莉 通讯员 宋绪政)“老王,这个钢管焊好了,快把下一根拿来。”近日,记者走进宁阳县伏山镇茂盛村设施蔬菜大棚建设现场,放眼望去,一台台打桩机在工人师傅的手上精准进行钻孔作业,一根根钢管经过焊接固定,大棚的雏形逐渐展露出来,成为冬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宁阳县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设施农业的相关要求,在全县发展3个“万亩千棚”设施蔬菜基地,通过新建蔬菜大棚、旧棚改造和建设集约化蔬菜育苗中心,全力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水平。
“一期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中,今年将完成93个大棚建设”,伏山镇蔬菜大棚项目负责人徐恩磊说,“今年我们计划种植西红柿7棚、螺丝椒1棚,通过发展设施蔬菜,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个,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伏山镇引进北京中农富通农业项目,总投资1.5亿元,发展育苗、种植、加工、仓储为一体的设施蔬菜全产业链。为服务企业更好更快地开展项目建设,宁阳县政府召开专题协调会,组织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电力和项目所在的伏山镇进行项目会商,针对富通农业提出了用地、用水、用电等9个问题,逐一制定解决方案,扫除项目建设障碍。
宁阳县在加快新大棚建设的同时,不忘老旧大棚改造升级。宁阳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投资1275万元对华丰镇设施蔬菜片区规划了旧棚改造项目,对500个大棚进行整体提升。
“华丰镇建设大棚已有30多年历史,大棚使用时间较长,棚体低矮,结构稳定性差,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华丰镇农技站站长张风华说,“改造后的大棚达到4—5代棚的效果,棚内气候调控性明显提升。”
大棚有了,为解决前端蔬菜育苗问题,宁阳县投资1300多万元,在乡饮乡巴夫巴夫农业示范园配套建设了泰山番茄集约化育苗中心。
“目前,2座占地1.08万平方米的日光温室育苗棚已全部投产育苗,年产优良番茄种苗2亿株,预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巴夫巴夫农业示范园负责人刘瑞介绍。
为进一步提高设施蔬菜效益,宁阳县还组建技术指导专班,加强菜农培训,针对全县已定植的蔬菜大棚,加强对茬口安排、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的指导,确保设施蔬菜“既建得好、又种得好”,全力绘就宁阳产业兴旺、富民兴村新画卷,助推全县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