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27日讯(通讯员 宁尚敏)法治宣传进村居、法治小剧人人赞……近日,宁阳县文庙街道组织普法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精准普法活动,推出普法服务队巡回宣讲、执法司法全过程普法、法治主题“小戏小剧”等多项“普法套餐”,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
近年来,文庙街道全面加强基层法治宣传教育,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精准普法,通过“送法上门”等方式,着力提高普法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夯实普法基层基础,增强全民法治意识,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文庙营造了良好氛围。
巧用社区农贸市场,为群众送上“法治大礼包”。“大娘,生意好不好?咱们时刻记住不要强买强卖,这是民法典宣传册,还有法律服务热线是12348,有法律问题需要咨询请联系街道司法所。”普法宣传员对卖蔬菜的李大娘说。利用宪法宣传日等节点,文庙街道组织司法所、工会、综治办、法律服务所等部门深入村居开展法治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法治宣传册、年历、手提袋,与群众面对面唠家常等方式,对法律法规进行宣传解读,并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法律情景和具体案例,以案释法,用通俗的语言加深群众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同时,普法志愿者走进农贸市场向商户、群众分发宣传单、法律知识手册,让群众了解自身权利和义务,更好地维护合法权益。
建强法律志愿服务队,创新学法普法新形式。文庙街道积极聘请法律服务工作者,坚持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基层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讲法律、调纠纷、化矛盾、促和谐,让普法宣传工作落地生根,架起与基层群众心灵相通的“连心桥”,力求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居”的目标。今年以来,文庙街道调解各类纠纷23件,涉及当事人36人次,开展法律援助6次。
普法不仅基础要牢,更要聚焦特殊群体。为帮助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文庙街道法律志愿服务队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普法小课堂”,组织策划活动,邀请街道法律顾问开展法治讲座,向青少年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仅让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在互动中升温,还让青少年的法律知识在循循善诱中增长、法治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更让法治精神在青少年心中启蒙培育、生根发芽。同时,在开展敬老爱老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志愿者将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碰到的邻里纠纷一一记录下来,并就具体问题给出相应建议,千方百计帮助老年人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