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毕凤玲 秦浩
悠悠黄河水,浩浩东入海。黄河,流淌于齐鲁大地,孕育一方灿烂文明,也为泰安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这片土地亦不负所托,澎湃出时代的精彩——
“泰安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成为泰安市布局空天信息产业的又一重要成果;泰山玻纤打造的行业首条“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项目实施后生产效率提高46%,运营成本降低22%;泰中30万吨功能纸基及辅助材料项目,作为全市首个院士持股创业项目,成功打破国外关键技术垄断,实现了高晶显示面板间隔材料国产化替代……
近年来,泰安坚持向“新”而行,依靠创新驱动积蓄发展动能,“数智浪潮”激情奔涌。我市围绕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推动新型工业由制造向“智造”转身、聚焦绿色低碳再造产业优势、数字赋能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数智化转型
实体经济活力涌动
在泰安,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助推传统产业升级的切入点。走进数字宁阳(华为)赋能中心,记者看到,工作人员通过可视化大屏,打开化工园区数据孪生平台,随时可以查看化工产业链上企业生产运行的实时数据。
2022年6月,宁阳县政府与华为公司、华网公司签约建设数字宁阳(华为)赋能中心,成为全国首个与华为公司合作建设的县级赋能中心,意在构建大数据分析体系,动态监测企业设备开工率、使用率等运营数据,及时掌握重点企业运行态势,为全方位实时掌控企业运行提供精准数据支撑,打造县域工业的“最强大脑”。
“我们通过200多个流程表单沉淀了大量数据,汇总成可视化报表,搭建起覆盖了行政、财务、生产工序等方方面面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在山东龙辉起重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和大龙正在企业云端管理系统数据中心查看实时更新的生产数据。通过数字化改造,龙辉起重机械建成起重机智能柔性生产线,与传统大批量订单相比,产品交货周期缩短30%。
如今,在泰安,上云转型、借数提速,通过数字赋能,越来越多的工厂生产车间变得“聪明”。市委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纵深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之举,着力打造“326”工作体系,系统推进制造业降本提质增效,全市数字化转型全面起势。记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1至11月份,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库入库项目392个,已开工项目351个,130家重点企业项目实施率87.2%。工业和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3%、20.9%,分别居全省第2位、第1位;规上工业增加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国数字百强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排名中,泰安居第79位。
循着切实可行的“路线图”,我市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布局路径越发清晰。我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数字赋能,将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贯穿工作始终,开展“十百千数字赋能”行动。13家企业对标“灯塔工厂”标准,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工厂;130家企业对标“晨星工厂”,加快规模裂变、效益倍增;1000余家规上企业实施数转智改全覆盖,形成十企领航示范、百企裂变倍增、千企数字赋能的转型格局,累计创建国家级融合发展及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6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3家;培育省级及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场景69个。今年以来,112家企业入选省首批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培育库;4家园区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2家园区获评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园区,
下转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