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泰安日报 4下一版
四部门对课后服务提出五个“严禁”
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9.5%
用足“绣花功” 织就“宜居城”
“引智借脑” 科创成果落地生根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我市12人获评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泰山商贸大集将于29日开幕
科技创新“开渠辟道” 泰安澎湃“数智浪潮”
泰安银行成功办理首笔数据资产授信业务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12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足“绣花功” 织就“宜居城”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董文一 通讯员 赵为民 刘媛 张鸿洁

泰山脚下钟灵毓秀,好客城里景美人和。

在刚刚结束的“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评选中,我市成功入选;在近期发布的山东省社会评价通报中,我市在人居环境领域位居全省前列,再获城市品质提升、环境宜居肯定。

一年成势,两年成实。城市更宜居,生活更美好。自我省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以来,市城市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为目标,答好城市品质提升“治理卷”,多次获专家、群众“阅卷”青睐,城市品质提升评价结果连续迈入全省第一方阵。一项项城市管理业务对标达标、一处处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带来了泰城实实在在的提升变化和群众稳稳当当的美好生活。

山城一体 诗画交融

“泰安很有特色,转一转发现山中有城、城中见山,城市非常精致,文化韵味也很浓郁,山值得游,城也很值得看。”今年“十一”小长假,在岱北广场城市管理便民服务点,一名湖南的游客饶有兴致地与记者交谈。

2022年以来,市城市管理局聚焦文旅融合,将城市设计融入城市管理,打造蕴含泰山文化、红色文化的城市景观,提升建筑立面、广告牌匾、景观照明等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

“城市家具”如诗,彰显人文魅力。市城市管理局结合公游园改造,提升景观设施文化内涵,白鹤泉游园泰山泉文化雕刻、红门路游园泰山诗词展示、天书观游园遗址文化挖掘以及南湖公园、龙泽湖公园、岱宗坊游园的红色文化艺术小品,均将泰山文化、红色文化与城市绿化、娱乐休闲有机结合;实施美化亮化工程,开展路灯箱变、窨井盖彩绘工作,将一色一体的箱变和井盖变成一幅幅色彩斑斓、别致精美的泰山文化创意彩绘图案,彰显了泰城山城一体的特色和魅力。

城市风貌如画,体现艺术美感。市城市管理局扎实开展旅游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对泰山站广场全面维修改造,牵头实施青兰高速泰安南出口、京台高速泰安西出口绿化美化以及重要道路沿线整治提升工程,对54个点位进行景观提升;牵头推进灵应宫·蒿里山文旅项目攻坚突破、提质增效。市城市管理局强化凌乱架空线整治,明确破路埋管施工、线缆切割入地等治理标准,推行城市“六面”立体保洁,对重点建筑物立面、道路和周边空地一体净化,开展过街天桥景观亮化灯饰更换、道路沿线桥及桥洞暗区补装照明设施等6项专项维修,推动市管及各区、功能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的105处亮化设施应亮尽亮,提高城区亮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景美水秀 蓝绿交织

水蓝景绿相辉映,生态色彩城尽染。

2022年以来,市城市管理局加强业务领域内各类水域、绿地等开敞空间治理,以“优蓝扩绿”不断提升蓝绿生态空间占比,“鸟与水相映、城与景共美”成为常态。

水环境“一张网”建设新模式,守护泰城碧波清流。市城市管理局牵头成立泰城水环境“一张网”建设推进工作专班,高效推动水环境治理,统筹实施排水管网排查、雨污分流改造、完善城市防洪防涝体系的“一张网”建设,2022年荣获“泰安市工作创新奖”,今年提前完成污水管网总体排查改造任务,推进雨水、污水“各行其道”,奈河、梳洗河、双龙河黑臭水体段已达到“长制久清”要求,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方面,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和增容扩建工程按计划完成,向国电泰安热电有限公司等单位提供中水作为生产补水水源,为汶河新区湿地公园景观提供补充用水,污水资源化利用率显著提高。同时,市城市管理局积极应对台风及强降雨,城区积水情况比往年有明显改善。

城市绿地“串珠成链”,实现城在园中、乐享园林。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目标,市城市管理局逐年新建改建扩建街角游园、口袋公园,目前,我市有市级管理公游园41处,今年又新建口袋公园6处,改造提升街角游园6处;推出“一路一景一特色”道路绿化提升,泰山大街松树、北美海棠相映生辉,长城路山水松石竹大尺度景观,擂鼓石大街苦楝、樱花双花争艳,青年路、文化路、虎山路法桐成荫……一条条美不胜收的城市道路,将一个个公游园“串珠成链”,泰城逐渐变为连绵的大公园,市民游客出门宛如置身自家“后花园”,茶余饭后的休闲也变得“有品有趣”。

蓝天白云 清新洁净

碧空如洗、白云朵朵;远山含黛,近在眼前。

如今,空气清新、清风环绕已成为泰城“标配”,也是群众对空气质量提升最直观的体验。近年来,市城市管理局创新工作举措、强化责任担当,全力参与投入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蓝天白云常驻泰城、清新空气常在身边。

施工工地“红黄绿”挂牌监管。按照扬尘污染防治“六项措施”标准,市城市管理局大力推行“红黄绿”挂牌管理制度,培育扶植“绿牌”标准化工地,指导帮扶“黄牌”“红牌”存在问题工地,不断提升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和文明施工水平。近年来,市城市管理局累计完成5个批次、180个工地的扬尘防治“红黄绿”挂牌管理工作。该局对纳入视频监管平台管理的28家渣土运输企业、282辆渣土运输车辆登记备案,探索实施信用等级管理,同时加大智能监管和执法力度,创新“无人机”空中监管模式,积极推进泰城积存渣土清运处置工作,全方位提升扬尘污染防治水平。

“油烟管家”无事不扰无处不管。为解决油烟扰民问题,

下转02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