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26日讯(通讯员 杨阳 伊永林)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公布了18个果蔬初加工机械化典型案例,肥城市农业机械发展服务中心申报的《延伸蔬菜产业链 按下蔬菜初加工机械化“高效键”》案例,成功入选典型并予以全国推广,这是山东省入选的3个案例之一,也是我市唯一入选的案例。
近年来,肥城市聚焦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把加快蔬菜产业的农机装备升级和技术推广作为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依托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开展“四个一”行动,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经营模式,运用先进的蔬菜生产机械装备,推动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促使蔬菜产业向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建立一套体系,推动蔬菜标准化生产。针对当前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该中心评估蔬菜生产管理中的质量安全风险,制订形成覆盖蔬菜产销全过程的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强化全程质量管控措施的落实,加强追溯体系建设,从蔬菜的源头抓起,进行全面追踪管理,建立相应的CCS溯源管理体系。为确保追溯体系有效运行,该中心指导蔬菜生产企业建立专门的农场管理组织,设立品质管理部门,对产品生产质量进行控制和检验,完善工作和流程配合,确保蔬菜初加工产品的可追溯性。
打造一批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该中心指导孙伯镇泰安佳禾食品有限公司在原基础上新增60公顷蔬菜种植基地,基地全部在检验检疫机构进行备案,其中自属基地46.67公顷,合作基地13.33公顷。为促进基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中心指导公司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引进高效植保机、肥水一体化灌溉系统、尾菜处理机、自动驾驶设备、环境调控设备、电动播种机和电动绿叶菜收获机等新型农机装备,补齐蔬菜绿色生产农机装备短板,发展绿色蔬菜产业。通过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集成,基地全过程向周边菜农展示机械化作业模式与效果,充分发挥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作用,有效推动蔬菜机械化生产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普及应用。
培强一支队伍,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该中心充分利用当地“土专家”资源,指导边院镇济河堂村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等近200家蔬菜生产合作社完善蔬菜机械化生产组织管理,引导他们为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主体提供高效化、标准化的蔬菜机械化作业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开办一间课堂,营造机械化生产氛围。在王庄镇、桃园镇等地的蔬菜机械化示范基地,该中心已举办了5次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田间课堂”活动,集中展示旋耕、播种、收获等环节中先进适用的蔬菜生产机械设备。“田间课堂”活动重点突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成为展示肥城市大白菜、菠菜等主要品种蔬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绿色化农机装备的推广平台。该中心大力宣传蔬菜机械化创新做法和有效经验等,印制相关宣传资料800余份,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关注、应用蔬菜机械化生产装备,也引导各有关方面积极参与到推进工作中,营造有利于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