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能源产业走好多元创新发展之路
东平县渔家“村晚”入选山东省“四季村晚”典型案例
以动制“冻”保障市民温暖过冬
冬季鸟类保护 志愿者在行动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幸福生活“聚”起来
管道漏水居民愁 社区协调解民忧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1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肥城市安临站镇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幸福生活“聚”起来

 

□通讯员 刘影

近年来,肥城市安临站镇立足资源禀赋,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村集体与村民之间建起“经济纽带”,实现共同发展,践行了“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诺言。

“一粒米”打开市场

安临站镇安站村大集上,一个摊位前顾客络绎不绝。“我经常买他家的小米,这是虎门小米,熬出的米油又香又黏稠,老人、孩子都爱喝。”顾客口中的虎门小米色泽金黄、质黏味香、入口爽滑,能多次凝结米油层。但就是这品质优良的虎门小米,也一度遇到发展难题。曾经的虎门小米多为安临站镇站北头村村民分散种植,产量低、销量少、品牌力不足,打不开市场。由于种植小米难以致富,站北头村人口外迁成为常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19年4月,安临站镇成立站北头社区,辐射搬迁入住的南虎、后马等8个村后,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实行党建融合、联村共建。“我们牵头成立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将散户集中起来抱团种植,并同山东农业大学、泰安市农科院等单位长期合作,学习免耕作业、深松作业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土地集中连片,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同时,我们还创新优化品种,生产培育绿色健康有机小米,将村民从传统耕作中解放出来,实现农机服务全覆盖。”站北头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勇说。

在新技术加持下,虎门小米每亩产量达150公斤,合作社所有农作物年产量约2000吨,彻底扭转了低收困境。2022年,该合作社收入达310万元,各村集体平均增收10万元以上,吸纳劳动力160人,每人每年收入0.8万元以上。

“一颗桃”重焕光彩

肥桃是肥城招牌。在安临站镇牛庄村,很多村民常年以种植肥桃为生,但到了收获季节,以传统的摆摊方式售卖,收入微薄。他们大多继承祖辈种植肥桃的经验做法,甚至有些桃树种植多年,结果率逐年下降,吃起来口感也大不如前。

安临站镇政府、牛庄村党支部意识到村民种植肥桃遇到的发展瓶颈,研究决定成立合作社,走公司化发展路线。肥城圣果农业有限公司成立后,结合安临站镇气候、地形等特点,选择适合牛庄村种植的蟠桃品种,以优质苗木、专业化技术指导和“一条龙”产品销售服务解决了牛庄村专业种植技术、市场销路等方面面临的难题。截至目前,牛庄村已播种蟠桃100亩,预计可产优质蟠桃4万余颗,实现增收20万元以上。

“一只羊”身价大增

“孩子要上学,家里还有老人,实在走不开,以前想赚钱只能靠种地,但种地收入太少了。”为增加收入,安临站镇刘家村村民刘爱新打算养羊赚钱。但是养羊真的能赚钱吗?这是刘爱新的疑问,也是该村村委会主任王庆强曾经的疑问。

在和村民聊天时,王庆强得知村里有十几户人家养羊。“十几户完全可以联合起来,一块发展,自己做市场,养殖的附加值不就有了吗?”这个想法让王庆强兴奋起来。于是,王庆强决定集思广益,整合全村闲置厂房入股,众筹引进高端羊肉深加工项目。在王庆强的推动下,刘家村成立肥城市康惠农产品销售中心,使“羊产业”由“散”变“聚”,实现产业化、规范化发展,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肥城市康惠农产品销售中心建成后向农产品、农副产品深加工方向谋发展,力争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增加集体收入。”王庆强说。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散户集中起来,在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生机与活力。站北头社区、牛庄村、刘家村仅仅是安临站镇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动发展的缩影,东张村、陈楼村也在安临站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蓄势待发。“我们将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整合资源,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安临站镇党委书记王开军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