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20日讯(通讯员 康润佳)今年以来,泰山区邱家店镇聚焦推进强村公司、共富公司建设,推动乡村公共资源“组织化”整合、“长效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带动集体增收、村民共富。
盘活家底,腾出空间。邱家店镇巧用“加减乘除”法深入开展“三资”清理工作,为抓产业、上项目腾出充足空间。该镇成立“三资”清理领导小组,由镇纪委、组织、经管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下设督导组、业务组、法律组等5个组,负责工作落实。坚持从党员干部清起,按照“村干部—党员—群众”的顺序依次推进,让群众服气、让清理顺势。与法院建立沟通联系对接机制,聘请3名律师为咨询专家,凝聚专业力量。该镇采取化零为整打包利用、深入挖潜变废为宝、引入工商资本合作等办法用好盘活“家底”,让沉睡资产得以苏醒,继而“生金”。同时,建立审计督查常态化机制,制定出台《邱家店镇村级招投标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从源头上堵塞漏洞,筑牢“三资”清理防火墙。
要素支持,乘势而上。该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用好市场、人才、政策等手段,为强村公司运行发展保驾护航。今年4月份,该镇举办新闻发布会,面向社会公开发布《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清单》,共涉及30个村级产业项目,截至目前,居岭庄汶水河畔田园综合体、吴家庄智能制造等14个村级项目已顺利开工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关键要吸引知农爱农人才返乡创业,该镇大力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强村公司聘请职业经理人负责运营,提高公司专业化管理水平。刘家疃村聘请本村在外能人郭红回村担任汶源公司总经理,先后打造汶河书院、汶水河畔2处教学实践基地。另外,该镇党委和政府树立抓产业、上项目的鲜明导向,整合涉农资金820万元,用于11个光伏发电、特色果蔬项目建设,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造血式”支撑。
打破篱笆,抱团发展。该镇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校联建的方式,让分散的资源聚起来,分散的力量合起来。村村联建。该镇主动扛起“跨村联建”试点之责,以组织联建为媒,引导片区组团做大做强乡村产业。郭庄联建党总支辖中郭庄村、东郭庄村、西郭庄村3个村,借助研学东风,将东郭庄玩具制造、西郭庄果蔬采摘、中郭庄民俗旅游等产业资源整合,联合成立山东邱实产业发展集团,承接近郊游、研学游、社会实践教学团队,年可接待游客1万人次,带动村均增收20万元。村企联建。企业有资金,村里有土地,村企合作有利于推动更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实现乡村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双向成就。泰安众腾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塑料、橡胶制品加工等业务的公司,今年3月份,为解决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问题,王林坡村以厂房入股的方式,主动为众腾公司免除租金、押金,释放公司流动资金80万元,新上1条塑料生产线,收益增加20%。村校联建。该镇17个村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济泰13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高校的支持下,建立了扎染工坊、写生绘画基地等实践基地,挖掘了一批古村落、古文化,承办了泰安市大学生乡村艺术节、家门口的音乐会等文化活动,有效提升乡村文旅产业的影响力、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