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泰山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山村盘活“大”资源
饺子迎冬至 暖暖邻里情
改造提升自来水 协商成效暖民心
强化智慧赋能 助推高质量发展
搭建物业融网 提升治理效能
全力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
安装自助直饮水机 提升群众幸福感
强村公司添动能 蹚出乡村共富路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3年1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泰前街道水牛埠村,党建筑基、规划先行——
小山村盘活“大”资源

 

□通讯员 付晗

依山傍水、亦城亦乡,南有楼房鳞次栉比,北拥泰山秀美风光;欣赏着层林尽染,沐浴着冬日暖阳,沿着环山路来到泰山区泰前街道水牛埠村,不禁让人心旷神怡。

村庄虽小,资源却不少,要产业有产业、要景色有景色,要历史有历史,可谓优势突出,村里常见其乐融融的村民、笑容满面的游客,山上还有些许商家“直播带货”销售盆景、宣传民宿,热闹非凡。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水牛埠村在两年前还是另一种状态:村委班子力量弱、集体收入少、环境卫生差……种种问题错综复杂,村民群众怨声颇多。

2021年,水牛埠村选举出新一届“两委”班子,外地致富能手刘建担任党支部书记,带领“两委”班子凝心聚力、共谋发展,推动水牛埠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水牛埠村是个‘宝藏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过去始终发展不起来,实在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让我一个外地人都感到惋惜。”刘建说。近年来,泰前街道锚定乡村振兴,牢牢抓住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关键“头雁”队伍,持续念好“选育管用”四字诀,积极鼓励致富能手、高学历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乡村摘掉软弱涣散的“帽子”,争当“创优村”“示范村”,刘建便是其中之一。

本届村“两委”一扫往届颓态,公开亮诺践诺,把制定村级五年发展规划作为“开门第一件事”。村“两委”成员经外地考察学习、内部充分商讨,最终确定以盘活闲置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路径实现村集体经济“转型赋能”,制定了“北经济、南文化、中宜居”的发展规划。

“施工图”虽已绘就,但刚开始就碰上了“硬骨头”。环山路北侧的230亩荒山,长期被56户村民私自占用,当成了自家垃圾场,村“两委”反复对其做思想工作,但私占村民却谁也不肯交出土地。后来,村“两委”总结经验,探索出了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发动民力、保障民利的“四民”工作法,召开村民大会阐明利害、统一思想,充分了解村民诉求,组织村民代表共同劝导,并提出了“30天内签约的村民,每亩土地奖励1.5万元”的可观条件,最终仅用了半个多月,就把荒山全部收回。

如今的北山,已经成功打造了集盆景园、茶艺园、采摘园、曳尾园、岱峰红色纪事馆、锦鲤湾、露营基地为一体的经济产业园。针对中小学生,组织茶艺研学;针对广大党员,开展党性教育;针对青年人群,提供乡村露营和特色民宿,满足“微度假”“轻旅游”“近郊游”等新消费需求;针对高端客户,销售精品泰山盆景和锦鲤……水牛埠村产业从无到有,现已形成内容丰富的产业链条,可实现稳定年集体经济收入150余万元。

为改变人居环境差的问题,水牛埠村党支部领办了乡村红色物业“泰牛物业公司”,全盘接收村内物业工作。之前村内有条污水明沟臭气熏天,现在已经被改造成地下排污管网+地上收费停车场;过去村内垃圾乱扔现象普遍,现在实现了垃圾“日日清”……成立乡村物业公司,改变的不仅仅是卫生问题,还对村集体收入有贡献,仅在2022年,领办物业公司就实现收入83万元,同时创造了多个工作岗位,带动60余名村民就地就近就业。

目前,水牛埠村“两委”班子“转战”村南,继续用活“四民”工作法,收回了30余亩被村民私占的集体用地,即将连片打造为美食文化步行街、商业写字楼,为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国网技术学院(泰山校区)3家驻地高校提供新的消费场景,增加村集体和村民个人收入。

“一村一策、村村不同”,这是泰前街道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一直遵循的理念。未来泰前街道将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摸清各村资源“家底”,因村制宜发展产业、招引项目,让更多泰山脚下的小山村“旧貌换新颜”。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