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把城市管理问题化解在群众“家门口”
泰安市2023年全民国防教育工作集中展示暨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举行
“绿色+智能”双翼齐振 赋能产业更好发展
讲好“黄河故事”“泰山故事”
为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泰山鸟类大家庭迎来第372个新成员——灰树鹊
公 告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1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卫生健康委坚决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
为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本报12月20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李皓若)今天,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主要负责人介绍了我市卫生健康领域在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工作情况,相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的决策部署,坚持聚焦重点,加快构建体系完备、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安全屏障,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全组织机制,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我市市、县两级均成立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修订施行《泰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建立公共卫生安全专家库和决策咨询制度,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强化监测预警,着力提升疫情早期预警能力。我市建成“泰安市传染病多点触发预警信息平台”,组建监测预警工作专班,坚持日监测、日调度、日分析,为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流行高峰提供决策支撑;强化病毒性传染病监测预警和筛查能力,我市储备50家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日最大检测能力为65.4万管,基因测序能力为32份/次。

坚持扩容提质,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救治体系。投资4.05亿元的市传染病医疗救治综合体即将投入使用。我市落实分区包干救治,健全转诊绿色通道,建立三级医院对口包保、对口帮扶机制,提升县域整体救治能力水平;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团队作用,建立“健康驿站”,推动基层首诊关口前移;着力强化院前急救能力建设,配置救护车452辆(其中,负压救护车148辆),较2021年提升300%。

深化内涵建设,积极推进疾控体系高质量发展。我市深化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市、县疾控中心人均建筑面积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30个,加大专业人才招聘力度,建立“首席专家”制度;健全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深度协作机制,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与疾控机构签订协议、开展实质性合作,完成医防融合标准化流程改造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达到98%以上。

优化服务供给,全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我市坚持预防为主、精准施策、科学防控,重点传染病持续保持低流行水平,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以上。我市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县城)、省级健康促进县全覆盖,无烟党政机关、学校和医疗机构建成比例达到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7平方米,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比例达到98.4%,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3.6个,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达到96.54%,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99.8%。

优化保障机制,持续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我市按照“保障应急、动态储备、及时优化调整”的原则,构建起以政府实物储备为基础、企业(商业)储备和产能储备为辅助、社会储备为补充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格局。全市按照“可满足3个月的需求”原则储备防护物资。市、县政府实物储备1637.76万元的新冠、流感等防治药品,医疗机构常用药物和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储备充足。

今后,市卫生健康委将持续健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深入推进疾控机构改革和能力建设,健全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深度协作机制,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完善中西医协作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及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