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把城市管理问题化解在群众“家门口”
泰安市2023年全民国防教育工作集中展示暨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举行
“绿色+智能”双翼齐振 赋能产业更好发展
讲好“黄河故事”“泰山故事”
为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泰山鸟类大家庭迎来第372个新成员——灰树鹊
公 告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3年1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城市管理局实施“点线融合、四级贯通”城市治理模式
把城市管理问题化解在群众“家门口”

■市城市管理局对东岳大街与迎胜路交叉口进行了改造提升。这是改造提升后的路口全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司刚 摄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董文一

冬日暖阳,景美如画。位于擂鼓石大街与迎胜路交叉口西南侧的口袋公园(擂鼓石园)内的群众络绎不绝,大家赏景、锻炼、娱乐、休憩……尽享休闲时光。

“真没想到,我就是和邻居一起到驿站反映了一下,我们小区周边缺少健身器材的问题就被解决了,而且工作人员还在小区附近建了一个小公园。”说起小区对面新修建的擂鼓石园,迎胜D区居民于庆洲赞不绝口。

于庆洲口中所说的“驿站”,就是市城市管理局在实施“点线融合、四级贯通”城市治理模式过程中取得的有益成果。2022年以来,市城市管理局坚持深入基层一线,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探索建立“点线融合、四级贯通”城市治理新模式,推动城市治理要素在市、区、乡镇、社区(村)四级高效流转,将城市管理问题发现在一线、化解在一线。

市级管理变市域治理,四级城管力量资源统筹整合成“一条链”。市城市管理局在做好市管自有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对接两区、功能区,创新“点线融合、四级贯通”城市治理模式,成立由市、区、街道三级城市管理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对市、区、乡镇、社区(村)四级城管力量进行高效整合,建立联系机制、问题协调解决机制、闭环工作机制,联动解决城市管理“顽疾”,带动市域范围内城市管理水平整体提升,推动城市管理积极融入社会治理。

被动上访变主动下沉,城市管理关口前移就地解决“难心事”。市城市管理局建立10支由县级领导干部带队的城市管理服务队,成员包括市城市管理局科室单位、两区城管部门、街道等部门单位的业务骨干,分别对口联系建成区内10个街道(镇)及其辖区内的企业、项目、社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开展“一对一”服务,了解存在的城市管理领域的相关问题,靠上指导帮扶、建立问题清单、逐一整改落实,并对各服务队工作成效进行标识和公示,督促其快速有效解决难题。

单一管理变多元治理,红色城管社区服务驿站变身“惠民包”。市城市管理局以红色城管党建新格局引领基层服务,结合“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利用社区现有设施场所,在市区各街道探索建立红色城管社区服务驿站;以驿站为阵地,联合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充分发挥驿站“宣传站”“普法站”“帮办站”“治理站”的阵地作用,为社会基层治理提供开展公益活动、社会宣传、志愿服务的便民平台。同时,市城市管理局在有条件的社区驿站设置了便民服务点,力所能及地为群众提供便利。

政府主导变群众参与,共治共享将基层问题化解在“家门口”。市城市管理局突出群众在城市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依托“泰安·微城管”、红色城管社区服务驿站等开展“指尖便民、全民城管”、“一桌一椅”常态化社区公开接访活动,广泛走访人大代表、企业商户、社区居民、社区志愿者征求意见和建议,引导和鼓励大家发挥城市“主人翁”作用,建言献策、反映问题,做到大事快解决、小事马上办,对症解困满足群众所需。

一根“绣花针”串起“千万家”。“点线融合、四级贯通”城市治理模式实施以来,各城市管理服务队深入一线积极开展走访调研,建设社区驿站12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300余个,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2023年上半年,在全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理考核中,市城市管理局名列市直部门第一位。在刚刚结束的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评选中,我市成功入选。在近期发布的山东省人居环境领域社会评价中,我市位居全省第二,再获城市品质提升、环境宜居的肯定。

“用足绣花功,办好为民事。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点线融合、四级贯通’城市治理模式的作用,主动上门问需、整合资源解难,推动城市管理向基层下沉,实心实意为群众化解难题,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市城市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