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汶水 上一版3  4下一版
咬定青山不放松
旧相册里念往昔
母亲的“事业”
落雪的日子
故乡多彩的房顶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3年1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乡多彩的房顶

 

□赵家栋

故乡在岱下山岭间,“人”字形顶、不知始于何年何月的房屋,多为农家的主屋;石灰、水泥顶的平房,是农家的配房,房顶用来晾晒、堆放杂物;两层以上、配有车库的楼房,乡音“小康楼”,是改革开放后的建筑。

我生在解放初,童年的记忆里,村上房屋除关帝庙上的小瓦片屋顶和个别至今还能见到的大瓦片屋顶外,都是唐诗中“卷我屋上三重茅”的草房顶。房顶的“草”,是谷子秆、麦秸莛,而不是诗中南方人屋顶的茅草。村上新建的草屋顶为草黄色,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由黄变灰变黑,这样的房顶,就地取材,经济实惠,但易发火灾。每年雨季到来前,乡亲常为防漏雨修补屋顶,修补过的老屋顶有黄有灰有黑,像多彩的地图。草屋雨天常常“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外面不下雨了,屋内还在滴”。

人民公社成立后,农家的草屋顶逐渐被瓦取代,娇小可爱、轻盈活泼的麻雀喜在屋檐下做窝、生儿育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屋檐下门窗间一个个专为鹁鸽建造的窝为山乡一景,至今还能看到。麻雀、鸽子和那数九寒天草屋檐上长长的“琉璃喇叭”,给我和小伙伴带来无尽欢乐,如今草房已在故乡绝迹。

安得广厦千万间。改革开放后,故乡用上了电,河水、地下水上了岭、上了山,成了林果之乡。我的乡亲,有的凭一技之长走出国门,打工挣“洋钱”;有的去国外承包农场,让外国人给咱中国人打工。腰包鼓起来的乡亲,拆了传统“人”字形房顶的屋,建起宽敞明亮的砖、钢筋、水泥结构的平顶房,房顶女儿墙内,现浇筑的顶子,加上厚厚的土,冬暖夏凉;滴水不漏的房顶,成了农家的小菜园。我以《绿色的屋顶》为题,写的俺村上这一见闻,上了《中国环境报》。

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故乡多姿多彩的房顶,是新农村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以前,村上建农舍讲究正房坐北朝南,院子“东南大门、西南茅房和猪圈”;现今,轿车普及,乡亲们建农舍,首先考虑车库、出行方便、“小康楼”顶光伏发电。农家用太阳光发电,节能环保,多余的电出售给国家电网。时兴的黑色光伏发电板神秘、深邃,如夜空一般耐人寻味;蓝色的房顶光伏发电板,如蔚蓝的天空,给人以清新、温暖的感觉。

近年,国家新型建材的推广,给农家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多彩的镀铝锌板、铝合金板、铝镁合金板、钛合金板、不锈钢板屋面装在了寻常百姓家的屋顶上。涂有不同颜色的金属板屋面,防风、防雨、防雷电,彻底解决了农家“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惆怅事。起雾的日子,站在高处看俺那山环水绕的故乡,多彩的房顶时隐时现,犹如一座大花园。

 
3上一篇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