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13日讯(通讯员 曹淑涛)今年以来,新泰市创新探索、大胆实践,以数字化信用创新改革应用引领,高质高标高效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全力推广“信用+”等系列守信激励产品应用,赋能优化营商环境。
“高悬利剑”打造诚信政府。该市将信用情况纳入干部提拔、评先树优、村“两委”成员资格审查,100余人因不良信用记录被取消职称评定、评先树优等资格。探索实施“信用+调解”模式,累计化解涉政务失信事件42起,全市468家机关事业单位没有一家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信用+四治融合”激发乡村治理能力。该市强化“政治”担当、深化“智治”赋能、深化“自治”实践、巧用“善治”涵养,构建农村(社区)居民信用管理子系统,通过数字化平台,健全居民电子信用档案,建立诚信积分嘉许激励机制,新建信用超市69家,兑换物品价值52万余元。
“信用监管”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该市将信用承诺子系统嵌入“无证明城市”“智能秒批”全过程,实施“信用承诺身后事一次办”、模拟审批等“信易批”工作机制。为8800余名守信自然人、1420家诚信企业提供特色信用激励政策,减少材料2万余份。依托信用监管子系统,结合省信用评价结果,在33个部门56个领域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先后对C级以下市场主体预警提醒1396次、联合惩戒204次,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数智结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该市设立泰安首个地方“信易贷”平台,累计授信1081笔、金额216.56亿元。建立全国县域首家、全国建行系统首个信用大数据科技实验室。为首批4300户中小微企业、农户,1589户A级纳税人,1212家烟草商户预授信超20亿余元;为A+级别以上新泰居民提供特色化优惠零售信贷产品,实现授信1.25亿元,随借随用,随取随还,推动“数据变信用、信用变信贷”全链条转换。
据介绍,新泰市将打造数字化“信用新泰”品牌,持续完善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开启信用数据“深加工”的增值模式,实施数智融合,提升对农村农户、中小微企业、重点人群的金融普惠力度。扩展信用监管领域,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政务建设、财税管理、医疗卫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建设,不断提升政府监管效能,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