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规定了‘家站’年度‘七个一’活动(每月集中接待选民1次,每季度开展代表小组活动1次、代表之家活动1次、专题调研1次、集中视察1次,每年开展集中‘双联系’月活动1次、代表述职评议1次),保证‘家站’运行效果。”此外,岱岳区人大常委会严格按照“月进站、季回家、平时到联络点入网格;察民情、搞调研、年终述职回头看”的工作理念,真正实现“家站”常用、代表常来、实事常办。
“微单元”串起“全流程”
在联系接待选民活动中,岱岳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形成了“群众反映、代表受理、分类交办、部门承办、跟踪督办、答复反馈、群众评判、公示监督”的八位一体问题处理机制,及时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同时,岱岳区人大常委会进一步规范接待选民流程,有效构筑民求我为“快车道”,逐步形成了“宣、谈、记、研、办、复、评”的流程七字诀(“宣”,通过联系卡、电话、邮箱、微信公众号、明白纸等多种形式联动,提高群众知晓率;“谈”,面对面听取原汁原味的百姓声音;“记”,详细记录反映问题并建立台账;“研”,认真研判、找准症结、制定方案;“办”,分类汇总,交办督办;“复”,以答复会、书面反馈等方式及时将处理结果通知当事人;“评”,代表和选民进行满意度评判),确保代表更加充分地履职尽责。
代表“码”上找,事项马上办。为进一步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岱岳区人大常委会利用人大代表“家站”App平台,建立了108个网上联络站,群众通过二维码“轻轻一扫联系代表”,从反映事项留言到办理反馈评价,全过程在线完成,实现了“联系群众全天候、服务群众零距离”。11月20日后台数据显示,网上联络站共收到群众网上反映问题670余件,回复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8%。
“小阵地”释放“大能量”
道朗镇香椿树下联络点、满庄镇满北农贸市场代表会客厅、祝阳镇喜雨亭社情民意联络点……岱岳区代表“家站点”不囿于场地大小,不拘泥于联系方式,坚持“群众出现在哪里、代表就跟进到哪里,什么方式更方便群众就采取什么方式”,这种能走到群众身边,听到原汁原味的民声民意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受到群众青睐。
设在满北农贸市场的代表会客厅,解决了780多名村民的饮水问题。时间回溯到去年6月15日,满庄镇华家岭村村民宋绍杰来到满北农贸市场代表会客厅,向当天接待选民的岱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吕学涛、人大代表孙丽丽、赵甲峰等,反映了因干旱村里水井水位下降、群众面临吃水困难的问题。当天下午,几位人大代表就到华家岭村进行了实地走访,对村里的生活用水和附近水厂进行了调研。代表们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最终研究确定,将村里的自来水管道与满庄镇西部联村供水公司管道连接,保证长期供水。代表们积极协调帮扶资金4万元,盯靠项目施工,仅用7天时间,项目就实现了正式通水。
道朗镇里峪村三面环山,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小气候,这里的香椿成熟早、色泽鲜艳、味道浓厚,但鲜椿芽时常面临销售难题,对椿芽进行深加工拓展销路一直是里峪村村民的期盼。在一次人大代表联系接待选民活动中,村民把这一想法提了出来。按照群众反映问题处理机制,该问题交由里峪村村委办理,有关代表跟踪督办并积极协调帮扶。里峪村村委高度重视,先后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到临沂、新泰、宁阳等地参观学习,拓展思路,并在岱岳区人大代表朱乐的协助下与企业合作,加工生产出了香椿酱,注册了“里峪”商标,还被推选为“岱岳好品”,延长了香椿产业链,群众年增收30余万元。
“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时,我们提出的下班路上路灯不亮的问题,及时得到了解决,现在无论我们晚上下班多晚,路两边的路灯始终明晃晃、亮堂堂的,真的很方便、很安全。”刚下夜班的范镇工业园区企业职工对人大代表赞不绝口。
“5月份,我们向人大代表提出了残疾人能否在家门口做康复训练的问题,如今,我们村建起了‘如康家园’,残疾人不用出村,在家门口就能做康复训练了。”范镇孟家庄村的一名村民高兴地说。
完成沥青路面改造2497.1平方米,步道改造386.84平方米,铺设雨水管网,安装路灯,施划行车线,岳玺台小区路面改造有效解决了路面积水、车辆拥堵等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周边居民的出行环境。
……
有事找代表、办事靠代表。一个个“家站室”的小窗口,正是岱岳区人大常委会在密切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生动实践中,发展“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
“代表履职接地气,人大工作也更有底气。我们将通过不断拓宽联系选民渠道、丰富内容形式,逐步形成室内‘家站’与室外群众集中点相结合、固定建站与流动设点相结合、集中统一时间与随时开展相结合、线下活动与线上活动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面的创新实践,实现联系选民更方便、更快捷。”徐永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