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评论员 李娈鸾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印发《深圳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从2024年1月1日起,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不管是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还是从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来说,“每天一节体育课”,让少年儿童身体棒棒的,很有必要。
“每天一节体育课”是依法治教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人的健康素质,青少年是黄金期。这个阶段,长身体是第一位的,身体好了,才能为今后一生的学习工作打好基础”。体育课对学生体质增强、智力发育、品德养成等至关重要。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更是将“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写入法律。其中,第二十七条也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将在校内开展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
“每天一节体育课”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提了很多年,但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素质教育除了学习文化课,还有“多才多艺”的特长,于是很多家长把孩子的课外时间用特长班来填满了,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缺少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导致学生的近视率、肥胖率越来越高,慢性病、心理疾病也越来越多。其实,素质教育也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
“每天一节体育课”是学生健康的保障。体育课时不达标,被占用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33%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隐患。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体质监测和干预体系,每天能锻炼1小时的学生不足30%。有些学生上了10多年的体育课,却因为课时数量和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没能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尽管我国各地均已把体育纳入中考,并提高中考的体育分值,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应试体育”问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并不能得到充分保障。把“每天一节体育课”做好落实,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力量、场地设施建设,让学生养成每天锻炼的好习惯,是促进学生健康的基本保障。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推动“每天一节体育课”政策落实到位,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绝不可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