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6日讯(通讯员 李政)古树以其独特的历史、人文、科研价值,赋予城市沧桑厚重的文化底蕴。自2021年以来,泰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园林绿化服务中心深入开展古树认定建档工作,查清城区古树资源种类、分布状况,掌握古树资源保护现状,为进一步开展古树管理、保护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
财源街道七里社区有一棵树龄350年的古槐树,大部分树干已干枯,园林绿化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在树南北两侧各种一棵小槐树,远看就像古树长出枝条。据技术人员介绍,他们为日渐衰老的古树做了复壮手术,让幼树为其“输血”。目前,古树北面的一条侧枝已恢复生机,长出树叶。
有人说,古树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上高街道白家庄村有一棵树龄390年的侧柏。据该村村民王先生介绍,这棵古树原本种在关公庙前,现在庙已倒塌几十年,古树还在,它不仅见证了村庄的历史变迁、社会进步,还承载着村民魂牵梦萦的乡愁情思,看待它,要从“绿色文物”的高度来审视。
泰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园林绿化服务中心主任汪洪涛说:“本地古树已与泰安的环境、文化、历史融为一体,体现了泰安的风土人情,反映了泰安的历史根脉和景观特色,在城市建设中,把古树作为城市生态文化景观的主旋律,可以展现独具特色的风貌,为美丽泰安添色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