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肥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山水间铺展富美画卷
让法治精神真正贴近群众
学习从“指尖”来到身边
保障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
拓宽粮食增产新门路
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企业生产铆足劲 全力冲刺四季度
保障受助儿童安全温暖过冬
听民意 解民忧 暖民心
一个合作社的转型增效之路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12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合作社的转型增效之路
探索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种植模式,实现种植合作社迭代升级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侯立群 通讯员 陈菁钰

初冬时节,地闲人忙,荆海军在种植基地内,指挥着工人进行堆肥、打垛、翻抛、腐熟,有条不紊地开展着一道道有机肥发酵工序。

最初,荆海军是肥城种植大户,他的金丰粮食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多亩,随着规模不断扩大,他发现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逐年增多,而农田有机肥用量逐年减少,这“一多一少”间,昭示着将粪变肥、将废变宝间存在着巨大的商机,是合作社做大做强、转型升级绝佳契机。

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为响应国家关于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号召,近几年,肥城市大力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为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化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肥城市积极争取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并把其作为培肥土壤、藏粮于地、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借势发力,赋能发展。荆海军基于对农业领域的深耕细作,借助政策优势,他看到了有机肥的发展前景。在肥城市相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他引进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的膜覆盖堆肥技术,那些没地方处理的粪污、秸秆,经过科学配方调配、高温发酵,便可以实现再循环利用,为更多种植户提供质优价廉的有机肥。

“以前,我们养牛产生的粪污,没有很好的消纳方式,大量堆积造成环境污染,现在会统一拉到这里进行处理,既解决了牛粪污染环境的问题,又能获得一定的收益。”肥城市某养殖企业负责人笑呵呵地说。

向绿色发展要效益,向生态循环要转型。

在从种植大户向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荆海军累计投资超过360万元,购买发酵设备2套、撒肥车4辆及铲车、粉碎机、翻抛机等设备,新建粪肥发酵区1500平方米,库房1600平方米,年内预计可建成万吨级有机肥生产线1条,可有效降低畜禽粪便和秸秆等转运和处理成本,提高粪肥发酵效率。

荆海军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与肥城市多家畜牧养殖企业签订了粪污处理协议,两年来累计处理粪污2.6万吨、农作物秸秆5000吨;同时为种植户提供有机肥料,作物类型涉及粮田、果园、菜地等,服务半径达20多公里,辐射带动周边上百家种植大户使用有机肥,真正变身成一家集农业种植、农资与农产品销售、农用技术研发、社会化服务于一体、实现“三产”融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现如今,荆海军在原有基础上,在发展绿色循环生态农业方面形成带头发展新趋势,为肥城市种植合作社提供了新发展模式,探索出新发展路径,打造了一条粪污变粪肥、变废为宝的绿色循环农业链,也为肥城市农业发展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发展经验。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