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泰山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深耕物业融网 共建幸福家园
推动物业融网开花结果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
全面构筑社区就业新格局
协商出实招 坑塘展新颜
植底色 现亮色 提成色
强基固本筑堡垒 蹚出发展新路子
促进人才工作提质增效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1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财源街道东七里社区探索建立“聚、稳、留”服务模式
全面构筑社区就业新格局

 

本报11月29日讯(通讯员 赵勇)泰山区财源街道东七里社区紧扣居民充分就业主线,发挥社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桥头堡”作用,探索建立“聚、稳、留”服务模式,拓宽社区就业渠道,提高社区服务能力,促进居民“家门口”就业创业。

组织引领建阵地,让就业人员“聚”起来。党建引领,建立“微组织”。东七里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联合辖区企事业组织、商业楼宇、社会组织等成立七东片区流动党支部,重点围绕辖区就业人员管理服务、权益保障、困难援助等事项共商共议共决,提高社区人社服务能力。建设盛合、宝盛2个商圈党群服务站,牵引资源力量下沉,把就业、社保、劳动监察3类、16项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信息互动,建立“朋友圈”。织密“社区党委——网格党总支——小区党支部”三级“金字塔型”组织体系,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常态化开展“访百户家庭”活动,建立辖区劳动力资源信息实名登记管理台账,动态管理更新。根据意愿诉求,建立便民服务、就业服务、社保服务、政策落实等微信群,由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群主,及时回复信息、掌握动态、化解问题,并与困难家庭建立“1+N”结对帮扶机制。打造平台,建立“服务圈”。高标准完善社区为民服务大厅,设立就业服务“绿色通道”,安排工作人员专职为居民提供就业登记、失业登记、求职登记、职业介绍等一站式服务。同时,帮助辖区就业人员解决医疗卫生、房屋租赁等方面难题27件。

就业创业搭平台,让求职人员“稳”下来。东七里社区聚焦就业政策落实、公共就业服务、劳动权益保障等工作,打好“政策+服务”组合拳,助力求职人员实现稳定就业。加强就业信息对接,每月整合各类就业信息资源,梳理、公开就业招聘信息,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信息服务121次。组织策划招聘会3场,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组织开展“进百企联百家”系列活动,联合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辖区企业,搜集整理培训清单和缺工清单,直接推送到居民手中。先后向居民推送就业岗位607个,组织362名居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采取调查问卷、集中座谈、走访入户等形式,宣讲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先后举办5场政策宣讲座谈会,服务创业者247人,帮助申请创业担保贷款400余万元,申请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8万元。

服务保障促融入,让务工人员“留”下来。东七里社区组织开展面对面、点对点、心贴心、精准化、系列化、主题化活动,加速推进务工人员市民化。筑牢“保障墙”,让务工人员放心。将外来务工群体纳入全民参保计划,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在社区参加社会保险,提供买房落户方面的政策优惠,帮助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教育问题,落实对低保户、贫困家庭的帮扶政策,切实让其融入城市生活。今年以来,社区为7户贫困家庭申请了低保补助,帮助4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托入学。架设“连心桥”,让务工人员舒心。社区建立“外来务工人员之家”,充实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建立流动人口文化站,配齐图书资料和文化用品,联合公益性文艺社团,组织开展各类外来务工人员风采大赛、技能比拼等活动10余次,丰富外来务工人员业余活动。织密“亲情网”,让外来务工人员暖心。与流出地村(社区)加强联系沟通,推行“两头对接”工作方式,落实“来时有人问、生活有人帮、困难有人解、纠纷有人调”的“四有”服务和生病住院、家有大事、空巢孤寡、下岗失业“四必访”制度,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适应社区生活。同时,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社区免费体检对象,让一年一度的体检也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必修课”。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