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29日讯(通讯员 张慧敏)泰山区徐家楼街道小白峪村位于岱阳大街和龙潭路交界处,共683户、1733人,党员28名,“两委”成员6人,网格5个,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2023年,小白峪村被确定为强基村党组织后,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有解思维”,以敢啃“硬骨头”的决心和毅力,探索村庄发展新路子。
强化包保,团结奋进“担担子”。小白峪村严格落实帮包措施,组建徐家楼街道强基村整顿提升工作专班,包保干部从包思想教育、包重点工作、包难题化解入手,每月参加该村“两委”会、村级“三资”重大事项论证会,共同讨论集体经济发展重大事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通过召开组织生活会、座谈会,包保干部与“两委”成员定期谈心谈话等方式,统一班子思想,不断增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在6月徐家楼街道半年擂台比武中,名次前移5个位次,排名第11名。
结对帮促,因地制宜“蹚路子”。小白峪村采取集中培训、外出考察学习、导师帮带等方式,不断提高“两委”干部工作能力。前往结对村大官庄村学习交流2次,参观了大官庄强村公司的煎饼加工项目和轻学教育酒店式寄宿学习基地,学习大官庄“村企合作、资产整合”的发展模式,通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该村“两委”转变了求稳怕乱的“守摊子”思想,主动探寻发展新路子的意识增强,今年以来,狠抓项目建设,与泰安心康医院合作,引进老年公寓、老年“幸福食堂”项目建设,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
对症下药,精准把脉“开方子”。小白峪村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列为“强基”村的原因,全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徐家楼街道的大力推动下,成立了新社区,选优配强新社区“两委”班子,小白峪村和新建社区“两委”进行“一对一”帮带,帮助新建社区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制度,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制度、物业服务监督考核制度,理顺工作机制,填补新建小区服务空白,减轻该村“两委”服务压力。徐家楼街道党工委牵头,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对该村“两委”成员进行民主测评,强化对“两委”成员服务质效评价,切实增强其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今年以来,物业投诉和群众矛盾相比去年大幅减少,群众满意度逐步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