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泰安市委党校 孙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不仅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我们要认识到,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要牢牢把握如下原则:
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坚定政治站位。
没有坚定的政治站位,一旦方向偏离,调查研究就会陷入徒劳无功的境地。要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持续把握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解决好理想信念、群众观点、思想方法、精神状态、执政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要强化理论武装,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定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要自觉锤炼党性,用党章规范一言一行,把纪律挺在前面。要加强为民意识,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作为终身奋斗目标。要加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聚焦中心工作谋篇破题的素质提升,提高专业本领和履职能力的养成。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用坚定的政治站位,确保调查研究的正确方向。
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遵循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实践中,遵循问题导向,就是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各项决策部署贯通起来、同贯彻落实省委及市委的工作部署和工作大局贯通起来,把经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所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作为重要的课题加以认真思考和研究,结合省情、市情准确把握各领域工作的新方位新使命新目标。增强工作主动性,提升组织力、创新力、行动力,善于识变应变求变,精准识别新矛盾新问题,敢于动真格、破难题。要切实避免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的情况,不断通过现实检验调研成就,进行再调查、再分析,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恪守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情况下,想问题、做决策,都要想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要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心贴心倾听群众建议,在亲身察看民情中贴近民心,在亲身体验民生中增进感情,真正走进群众心里。不摆“花架子”、不搞“一阵风”、不做“应景文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多干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把那些和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找出来,真正吃透情况,摸清底数,做到思想上重视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联系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最大限度践行为民初心,切实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坚持求真务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大力夯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作为工作方向;把坚持从大局出发,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至上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基础,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以更务实、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举措,不断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我市正处在转型发展、赶超跨越的关键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很重、困难不少;推动高质量发展有不少阻力、障碍要突破,增进民生福祉有许多难点、痛点要消解,不少领域需要运用新思路,找到新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办好这些事情,必须充分利用调查研究得出的实情,坚持实事求是,弘扬实干精神,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冲得上、豁得出、打得赢,一步一步往上攀登、一步一步达到目标。有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才能迈过沟沟坎坎,越过发展中的各种陷阱,赢得更加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