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23日讯(通讯员 赵一青)近日,在老城街道大石关村裕远农业合作社循环农业种植基地,140亩旱稻迎来了丰收季,金灿灿的稻谷煞是喜人。
“今年我们在去年种植普通旱稻的基础上,种植了香稻新品种,由于今年合作社管理到位、技术优良,亩产比去年高出100公斤左右。”收割现场,大石关村党支部书记孙文远笑容满面地说。
“我们旱稻种植基地引进滴灌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相比传统方法种植水稻,滴灌旱稻技术可节水60%以上,同时,育秧、插秧、施肥等重要栽培管理环节实行机械化,从而降低了种植及人工成本,并且,旱稻大米蛋白质含量以及蒸煮性、口感等方面都比常规水栽具有明显优势,备受市场青睐。”孙文远说,“我们早就和几家公司签订了农业订单,并通过抖音等网络平台进行销售,每亩地纯收益达2000元以上。”
据了解,大石关村种植的是山东农业大学粮饲间用型旱稻繁育基地培育的新品种,打破了传统小麦、玉米种植模式,实现了小麦、旱稻这两种优质口粮的“两作两收”。据裕远农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种植模式收获后的稻草秸秆可作为优质饲草喂养牛羊,发展畜牧业,或直接作为青贮饲草出售,不仅提高了同地块产出农作物及副产品的附加值,还有利于环境保护。
◀老城街道大石关村旱稻迎来丰收季。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