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地方谋发展,部队是柱石。只有抓经济不忘强国防,谋发展不忘兴武装,才能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真正实现军地一盘棋、军民一家人。
近年来,新泰市积极向部队选送优质兵员,新泰兵刻苦训练、建功军营,被称为新泰籍官兵“功臣群体”现象,连续八次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靠的是什么?
红色血脉赓续传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新泰是沂蒙革命老区的18个县市区之一,革命的热血流淌至今,形成了红色的沃土,源源不断孕育着带有红色基因的种子。新泰人民始终没有忘记曾经的峥嵘岁月、红色历史,精心呵护红色文物、文化遗址,拍摄红色文化电视专题片,建设红色文化展馆、国防双拥主题公园,启用全国首家“为烈士寻亲”主题邮局,举办迎烈士回家活动,开展国防教育进课堂、红色研学旅行,让英烈文化、英雄故事走进千家万户,真正把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让红色基因植根每名干部群众的心田。
崇军尚武蔚然成风。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源头在征兵,实现高质量征兵的关键是让更多优秀的青年愿意当兵、争相当兵。在这方面,新泰有天然的优势,近千余名“功臣群体”引领示范,市里建设功臣广场、乡镇设立功臣榜、村居建立功臣墙。每年举行集中送喜报仪式、刊发“功臣名录”、编印《新泰功臣故事集》、悬挂“功臣之家”牌匾,让每个功臣享受无限光荣的同时,也在无数有志青年心里植下了当兵立功的种子。今年高考结束后,新泰再现争报定向培养军士的“报考热”。
拥军优属保障有力。军人投身军营、报国立功不分心,稳固的“后方”是关键。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只有无条件地支持才能给前方军人解除后顾之忧。新泰秉承“部队需要什么就支持什么”的原则,改造国防战备公路、民兵训练中心,解决部队用地等问题。对后路、后院、后代“三后”问题,实施保障就业创业工程,退役军人可以到企事业单位工作,可以进入村“两委”班子当“兵支书”,也可以自主创业,政府给予最大政策支持;创新推行优抚对象“尊崇卡”制度,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补助金,妥善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问题;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行“特事特办”“一次办好”原则,帮助孩子就读意向学校。
军民同心鱼水情深。新泰人民用真心拥军爱军,建立拥军志愿服务站点,成立“拥军联盟”,组建拥军志愿者服务队,用“我替烈士看爹娘”“为困难老兵送温暖”的实际行动,毫无保留地展示对军人的热爱之情。驻新部队官兵发扬拥政爱民优良传统,支援地方建设,积极参与抢险救灾、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只要有险情、遇难事,第一时间出动,与新泰人民风雨同舟、并肩作战,共同谱写新时代军爱民、民拥军的崭新篇章。
“新泰兵”品牌已成为新泰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崇军尚武”更是深深地融入新泰这座城市的血脉,双拥模范城的荣光必将照耀后人继续延续火种、赓续血脉、奋勇前行。
新泰市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 宋鸿鹏